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3:23:2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多元化战略概述
(一) 定义
多元化战略又称多角化战略,是指一个企业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中进行经营,向不同的行业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国内外也有很多学者对多元化发展战略进行了定义。1950年,安索夫于《公司战略》一书中提到:多元化战略是指当企业现有产品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目标时,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或者是某种高利润率诱惑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的一种战略选择。[1]该定义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意义,如明确多元化是针对企业经营产品的种类数量,但这种方法较为粗略,不够准确。1959年,彭罗斯于《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提到:一个企业任何时候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都是在不完全放弃原有产品线的基础上从事新产品生产,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2]1962年,戈特于《美国产业的多元化与一体化》一书中提到:多元化是指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3]同年,钱德勒于《战略与结构》一书中提到: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随着多元化战略的深入发展,多元化战略定义越来越明确。[4]
笔者认为,所谓多元化战略,主要是相对企业的专业化而言的,主要是通过有效结合多元化实例、技能或者目标,与原来相关联的活动方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战略。因此,多元化战略的实质就是开发和进军新的领域,以让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壮大。从内容上而言,多元化战略的内容包括:产品的多元化、市场的多元化、投资区域的多元化和资本的多元化。[5-6] (二)类型
从阅读文献和分析整理中发现,目前很多学者都对多元化战略进行了分类。但是,由于每个企业的发展不同,应该选择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类型。以下笔者主要分析安索夫的多元化战略分类、赖利的多元化战略分类、国外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元化战略分类和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元化战略分类。
安索夫把多元化战略分为四大类型:水平型、垂直一体化、同心圆型和混合型。其中,同心圆型又分为销售与技术相关、销售相关型和技术相关型。
赖利把多元化战略分为三大类型:主导型、相关型和无关型。其中,主导型又分为集约型、扩散型和垂直一体型。相关型又分为集约型和扩散型。
国外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元化战略分为四大类型:水平多元、垂直多元、多向多元、复合多元。其中,水平多元又细分为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和市场产品。多向多元又细分为技术多元、市场多元和资源多元。复合多元又细分为资金多元、
人才多元、信用多元和联合多元。
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元化战略分为三大类型:垂直链型、相关型和无关型。其中,垂直链型又细分为裂变型和同变型。相关型又细分为技术相关、市场相关、技术市场相关。无关型又细分为财务型和管理型。从我国多元化战略分类类型来看,主要参考了赖利的多元化战略分类,但同时又有一定的发展性,如在无关型中细分处财务型和管理型,使之更符合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发展需求。 (三)作用
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具有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降低由于业务单一而带来的经营风险。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分散经营风险、开拓新的成长机会的有效战略方式。[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风险机制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的业务正面临着各种风险和威胁。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这使得市场需求的波动愈来愈剧烈,公司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而且单一产品、单一经营方式还要承受行业风险和政策风险,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更大。实施多元化发展,可以将风险分散到不同行业中,企业在多个行业领域有谋求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经营领域单一所带来的风险,保证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适应性、安全性、稳定性。此外,任何行业都面临一条生命周期曲线。当所处的行业步入成熟期,即将衰退的时候,企业就必须思考两条道路:一条是通过技术上、市场上、管理上的不断创新,使行业从一条生命曲线过渡到另一条上升的曲线上;另一条道路是将企业引导到别的新兴行业,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未来的现金流入。[2]
(二)有利于企业发挥协同效应。从短期看,多元化经营可以取得财务法上的收益;从长期看,企业各个部门可以共享仓库、广告、企业信誉等,提高销售部门的效率,降低企业市场活动的成本,产生销售协同效应;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提高人员与设备的利用率,同时通过间接费用的分摊和原材料的批量采购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产生生产协同效应;多元化经营可以将有关经营管理职能一体化,一方面减少单位产品的管理费用支出,另一方面通过规模的扩大,强化有关经营管理的职能,产生管理协同效应。
(三)有利于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杨艾义、韦明等认为,多元化企业可最大限度运营企业的无形资产,发挥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优势;增强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和影响力,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8]集团化经营企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效协调生产经营各方关系,以对集团企业最为有利的价格,组织生产和销售,有利于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同时,张宇萍,索志林也认为
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市场机会,获取最大利润。[9]
二、 多元化战略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国外研究概述
(一)多元化理论的开创:20世纪50年代,世界著名经营战略理论家安索夫在《多元化战略》中提出多元化战略的内容。Ansoff认为,多元化经营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而言的,它是指当企业现有产品的发展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时,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或者是某种产品市场高利润率的诱惑诱使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的战略选择。1959年,霍普金斯大学的英籍女学者彭罗斯(E.T.Penrose)发表了《企业成长理论》(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2]她在书中,定义 “多元化”为 “多元化包括了各种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程度的增加,以及企业运营的生产领域数目的增加。彭罗斯认为,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程度与其拥有的资源相关,而成功率则与原有专长领域相关。1962 年,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钱德勒(A.D.Chandler Jr)发表了专着《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4]他在书中首次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著名论断。同时,他运用历史分析法,开创了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的先河,指出公司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是公司多元化经营成功的关键之处。同年,高特(M.Gort)教授出版了《美国产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3]这是一本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研究公司多元化发展的著作,高特以 《美国标准行业分类和代码》((SIC)中的四位数行业分类为依据,来计量公司多元化程度。书中指出 “多元化可以定义为单个公司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高特在4年后进一步明确道“多元化的含义是一个公司所活动的行业数目的增加”。1965 年,企业多元化理论研究的奠基者安索夫(H.I.Ansoff)发表了新的专著《企业战略》。[1]罗美尔特是多元化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多元化的界定应该根据研究需要而定,企业多元化的核心是新领域的涉足,虽然可能会与现有领域存在交叉理念或技术等,但仍然要求有新的生产、营销、研发等配套设施,强调多元化要与企业自身资源和风险抵御能力相适应。他还指出,通过多元化来提高市场份额本身并不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目的,而只是业务计划,是获得相对规模的一种有效措施。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文中特别强调核心产品的市场拓展力和利润提升空间,建议形成适合核心产品从研发到销售的一整套企业资源配套,即配套相应的核心技术、人力资源、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财务管理等,充分发挥核心产品在企业多元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另外国外关于多元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成熟市场上的多元化经营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