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文献综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7:58: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产性服务业文献综述

作者:任娟娟,吕月英,王超杰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1期

摘 要: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引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对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综述,提出对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文献综述;展望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276-03

近10年来,作为世界经济中快速增长行业之一的生产性服务业,已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全球经济活动正在由以制造业为中心逐步向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相融合的方向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1975年,Browning和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也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

我国学者侯学钢(1997)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也可称为厂商服务业,它随着西方“工厂制度”的确立而迅速发展起来,是为社会物质生产提供各种非实物形态的服务性产业。

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却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目前,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对其定义为“Producer services are intermediate inputs to further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at are sold to other firms”,即生产性服务是指作为中间性投入提供给其他企业的促进生产活动的服务。 二、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务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分析研究

Goe(1990)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销售的最大部分是其他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对大多数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市场主要面向最终需求。他还认为,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几大要素有:(1)产品和服务生产的转型;(2)大多数产品生命周期被削短了;(3)短期的顾客货物的生产正在取代大批量生产经营方式。Coffey和Bailly(1991)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和区位间的关系以及弹性生产方式的兴起,认为在货物生产和服务业部门生产中弹性生产方式的兴起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活动的增长。Daniels(1993)的研究显示,在大部分的经济体系中,虽然生产性服务业并不是服务部门中最大的部分,但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就业增长是服务业中最快的。Beyers(1993)研究指出,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最快的大都市区增长最快,同时在整个区域也显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Harrington(1995)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Coffey(2000)经研究后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二战后发达国家就业增长最为迅速的部门。他认为,就其促进经济的转变和适应性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在投资、创新和技术转变等方面扮演了战略性的作用。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研究

Harrington(1995)指出,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的两个重要因子是:可能顾客的当前区位和多样劳动力的成本与获取。这两个因素间相互作用受服务业生产技术及其市场结构、大容量的远程通讯依赖的调节。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相反也可以是一致的。许多研究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发展、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大都市化倾向。Beyers(1993)研究发现,1985年美国90%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集中在大都市区,占总就业的83%。Coffey(2000)认为,在区域、国家、国际尺度下,生产性服务业都倾向于在大都市区布局,而非大都市区、甚至较小的大都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则处于相对的劣势。有学者还关注到跨国生产性服务的布局对世界城市网络和大都市区自身的影响。Sassen(1991)研究指出,伦敦、纽约和东京作为全球城市,集聚有多项高级专业服务业。她认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是当前世界城市形成的一个主要特征。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郊区化”趋势,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城市的办公成本太高,导致一些服务企业的外迁,二级城市成为了它们的优先选择。也有学者认为,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区位选择上有不同的偏好。Gil1espie和Green(1987)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布局行为的逆大都市化趋势。Illeris(1996)认为,家庭服务业和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考虑接近客户,由于区域市场可以提供足够的收益,生产性服务业趋于分散化。 (三)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Hansen(1990)分析了美国教育、生产性服务业密度和大都市区人口规模对大都市区人均收入的效应,结果表明,在日益增加的信息指向经济中,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增长实际上扩大了劳动分工和生产率。而且,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或外销也加速了区域的发展,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Harrington(1995)通过对美国的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的贡献为:(1)对区域就业、收入和税收的直接和非直接的贡献;(2)对区域活动生产率和竞争的贡献,这表现了一种市场外部性。Grubl(1993)提出了三个基本种类的服务贸易:要数服务贸易、附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人员和货物暂时移动的贸易、物化的服务贸易。他认为,生产性服务贸易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个人和商品的移动并进行贸易;另一种是通过装运服务物化在其中的物质材料来进行贸易。Illeris(1996)指出,在正在出现的服务社会,一些生产性服务通过出口到区域外,对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直接的贡献。他还指出,还有部分生产性服务活动通过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符合条件的劳动力、或通过吸引这样的劳动力前来就业的方式来提高区域的直接基本经济活动企业的竞争力,以此间接对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OECD(2000)的研究也表明,OECD国家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为主要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从1987到1997年间已经基本上稳居各服务行业的首位,并且增长率仍是各部门中最高的。Thompson (2004)的研究,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率从1992年到2002年间保持了极高的增长水平,其吸纳的就业总量在2002年已经超过了制造业,占全部非农部门就业的比重为1319%,仅次于政府服务(1615%) 。 (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

Cohen and Zysman (1987)认为,服务业部门的存在要以制造业为基础,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格鲁伯、沃克(1993)用奥地利学派的生产迂回说来阐述生产者服务业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Eswarn and Kotwal(2001)认为,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制造业部门的收益,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Park,Chan(1989),Shugan(1994)和Bathla(2003)等通过研究,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表述为协同发展、互为基础和推进动力的关系。Riddle(1986)提出了交互经济模型,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促使其他部门进行发展和增长的过程产业,它的作用在于使得一切经济的交易更为方便,是经济的黏合剂。Lundvall and Borras(1998)也认为,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边界正在模糊,两者之间的融合互动逐步加剧。Guerrieri(2005)通过对8个国家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指出,一个国家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是决定一个国家生产者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反过来,生产者服务要素的使用也能促进制造业以及服务业本身专业化分工。Alan Macpherson(2009)指出,一个知识密集型制造业通常会对生者服务有着较高的需求,因此,也更有可能生产和出口这些生产者服务业;制造部门的结构能够影响生产者服务业以及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务研究 (一)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甄峰、顾朝林、朱传耿(2001)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评述。赵群毅、周一星(2005)对西方生产性服务业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地梳理,归纳了西方生产性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提出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拓展方向。李江帆、毕斗斗(2004)对国外生产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梳理,系统介绍和阐述了生产服务业的概念、生产服务业对于经济与就业增长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