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2:36: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社科类说明文阅读(四篇含答案)
(一)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 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意思含糊不清。比如画一个人骑在马上,可以表示“人骑马”,也可以表示“骑马的人”;如果是一个外出的人寄回家的信,可以表示他在外面已经得了一匹马,或者希望家里人骑马去接他,或者别的什么意思。看得懂这种图画的意思,取决于看画人和画画人生活上的联系或者其他条件与他们是否说同一种语言无关。这种图画有人管它叫“图画文字”,其实只是图画,不是文字。图画发展成文字,必然表现出这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许多抽象的意思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现,例如画一个人,再在他脚底下画一根地平线,表示“立”。3.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它们的顺序得依照语言的词的顺序,顺序不同,意思也不同。例如先画一个人,再画一面旗,再画一匹马,这就是“人骑马”;如果先画旗和马,再画人,那就是“骑马的人”。过了这个阶段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于是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形状上看,第二阶段的零碎图形和第一阶段的整幅很相似,第三阶段的笔画化和象形文字生来的笔画化文字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联系。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旗夹在一个人和一匹马中间是什么意思。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字。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但图画是与语言不相干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字。
1.第一段谈到了人类、国家、文化、语言和文字几个方面的关系,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语言→文化→文字→国家 B.人类→语言→国家→文字→文化 C.人类→语言→国家→文化→文字 D.人类→语言→文化→国家→文字 2.关于“图画文字”,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图画文字”的特点是整幅图来表达意思,表达的意思往往含糊不清。
B.“图画文字”的理解与是否说同种语言无关,而与信息传递者与接受者的生活联系有关。 C.作者认为,“图画文字“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它实际是图画,而不是文字。
D.“图画文字“是文字发展的基础,文字是“图画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两者都可以读出来,都是表音的符号。
3.古人先画一个“日”,表太阳,然后在下面画一个“一”表地平线,结合起来表示“日出”。根据文意推断,这属于( ) A.图画文字 B.图形文字 C.笔画化文字 D.笔画化图形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使图画发展成文字,其中之一就是努力使一个图形分别表示单个的词,形成“词的文字”。
B.“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标志是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其结果是文字与字音紧密相连。
C.最后一节画线句子强调的内容是图画成为文字的条件是能用图形或笔画替代声音 D.节选的文章说明的重点是文字的产生,其中还顾及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二)
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长期以来有2000多年未建立年代学标尺。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仅追溯到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再往上的《三代世表》便有世无年。这一段尚缺年代学标尺的2000多年文明史,大致包括五帝时代和夏、商、西周三代。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由此往上,可追溯中国文明的起源,往下可明了中国文明的基本格局与走向。
此次“夏商周断代工程”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以多学科交叉的方式 ,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如下。
1.以琉璃河H108“成周”卜甲的发现与测年、琉璃河M1193、晋侯墓地M8的研究与测年,及有关遗址的分期和系统测年等建立西周考古年代的架构。以严格的类型学方法排定“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铜器顺序,结合“天再旦”日全食记录的证认及周初文献研究,建立了金文历谱,给出了西周共和以前列王年代。
以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沣西H18的发现与测年等,为商周分界确定了年代范围,然后综合文献与金文历日的研究与天文推算,选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
2.根据殷墟文化分期与测年,参照殷墟甲骨的分期研究,建立商代后期考古年代架构。对黄祖卜辞五次月食进行了天文计算与证认,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采用黄祖卡辞周祭三系统说,与商末历日对比,推定了帝辛(纣)年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代后期武丁以下王年。
3.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东先贤遗址、洹北花园庄遗址等商前期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为依据,建立商前期考古年代的架构。确认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分界的界标,结合文献商积年的研究,提出了商前期的年代框架。
4.依据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并对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进行探索,结合文献夏积年的研究,估计了夏代的始年。同时对文献中夏代“仲康日食”与“禹时五星聚“的记载进行了重新研究和推算。
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工程“提出了有多学科研究成果支撑的,满足了尽可能多条件的,与相关数据尽可能吻合的,各历史阶段互洽的《夏商周年表》。
1.对“工程”取得的成果的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
A.排出了西周共和以前各王的顺序,考定了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B.考定了武丁和帝辛的年代,给出了商代后期各王的年代。
C.确认了夏、商分界的界标,提出了商前期的年代与夏代的分界。 D.估计了夏代的始年,从而确切划分了“五帝”时代夏代的分界。 2.下列对“工程“所用的研究方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多种考古实物进行科学测年。 B.依据文献记载考察具体的年代。
C.对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
D.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相关的考古遗址、墓葬资料作对比研究。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建立夏商周各代考古年代的架构是“工程”进行研究的前提。
B.最后一段中的两个“尽可能”表明,该项研究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C.从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各历史阶段的研究水平参差不齐;比较而言,对商代的研究最为精确。 D.《夏商周年表》是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相关学科联合攻关、交叉研究取得的成果。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工程”“实施和成果”1—4的排列可以看出,该项研究是按照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的。 B.“工程”解决了一批我国历史纪年中长期末定的疑难问题,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中的一段空白。 C.“工程”为我们继续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揭示5000年文明史起承转合的发展脉络打下了基础。 D.“工程”应该是我国到目前为止科技含量最高、综合性最强的年代学研究项目。 (三)
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很广。梅花独先天下春,到夏天果实累累。梅是中华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的可食之物,同时,梅花又以其高雅、圣洁,被人们用比拟美好的德行,逐渐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审美对象,进而形成一种文化现象——梅文化。由食梅、植梅而艺梅、颂梅,由梅林、梅景而爱梅、赏梅,由梅品而人品,历代梅文、(①)等层出不穷。 梅花象征着(②)。“众芳摇落独暄妍”,天气越冷,梅花开得越精神。傲霜斗雪的梅花,常被比拟为守
道脱俗的君子,不畏强暴的雄杰,惊顽起懦的斗士。“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的咏梅词更是把这种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度:凛凛风神,铮铮铁骨,屹立一于严寒里;独立奋进,不依附于他物,这正是中华民族气魄之根本,气节之象征,无疑也是梅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古人认为,“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化为亨(通达顺利),结子为利,成熟为贞”。梅花绽开五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有“梅开五福”之说。喜鹊在梅枝上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称为“喜报早春”、“喜报春先”、“喜上眉梢”,取寓意或谐音。吉祥图案还有“竹梅双喜”,由竹、梅和两只喜鹊构成,竹喻夫,梅喻妻,常用以祝贺新禧。
梅花吸引了古今无数的诗人画家,或咏梅言志,或借梅寄情,流传下来的诗画之多,远非其他花卉所能比。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写梅佳作《摽有梅》,生动描述抛梅求爱的少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成语“摽梅之年”即出于此。此后历代以梅为题材创作诗词日益兴盛,大凡著名诗人词家都有咏梅作品,竟有“诗句中有梅花二字,便觉有清意”之说。宋人黄大舆把宋以前若干咏梅诗词选编成集,名曰《梅苑》,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咏梅专集。
古人把画梅称为写梅,是注重梅花意趣的发挥, 。这反映了中国人艺术思维的特点。据画史载,唐代于锡就已先事勾勒而后着色。到北宋初年,徐崇嗣用色点染能极尽其妙;崔白则始用水墨写梅,被认为是画墨梅的鼻祖。南宋杨无咎用双钩与没骨法混画,以表现梅花瘦硬清妍的丽质佳姿,惟妙惟肖。画史上,画梅自成一科,流派甚多,代有传人。迄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中写梅之作数以百计。 梅花与中国的音乐戏剧也结缘极深。《梅花落》恐怕是最早的梅花音乐了,可惜已经失传。《梅花三弄》、《咏梅》等古曲,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近现代,以梅为主题的乐曲不胜枚举。古今戏剧以梅为题的也不在少数,当今戏剧表演的最高奖即梅花奖。在中国,梅文化堪称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枝奇葩,它影响了无数代人的文化思想。
1.文章第1自然段①处和第2自然段②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A.①梅诗、梅画、梅乐、梅戏 ②高洁、刚毅、自强、吉祥 B.①梅诗、梅画、梅乐、梅戏 ②刚毅、自强、吉祥、高洁 C.①梅诗、梅画、梅乐、梅戏 ②自强、吉祥、高洁、刚毅 D.①梅乐、梅戏、梅诗、梅画 ②吉祥、高洁、刚毅、自强 2.对第1自然段内容的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介绍梅的产地、资源和被开发利用的情况 B.说明中国梅文化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容
C.指出历代关于梅的文学艺术作品层出不穷的原因
D.说明梅从自然之手到审美对象,“梅品”到“人品”的发展过程 3.文章第4自然段横线上应选填的短语是( ) A.讲究趣味,而不以是否合于自然形态论高低 B.讲究风格,而不以是否合于某一观念论高低 C.讲究形似,而不以是否传神写照论高低 D.讲究神似,而不以是否究形尽相论高低 4.对文章写作上的分析不恰当的是( )
A.全篇从概括到具体,逐段推进,层层深入地展开说明
B.文章先对梅文化作总的介绍,再具体说明梅花的象征意义和与梅花有关的文学艺术创作 C.第2自然段运用了拟人、引用、举例等说明方法,形象说明了梅文化的精神内涵 D.3、4、5自然段均运用了举例说明,其中第4自然段的举例是依历史顺序安排的
(四)
拒绝“原始积累”
所谓资本主义积累就是在市场机制下把剩余价值转化资本。而所谓原始积累,按马克思的说法,则纯属一些在逻辑上与市场机制无关的抢劫行为,诸如强迫劳动、圈地运动、猎奴与海盗行为、凭仅势抢占公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