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三节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31: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石灰岩分布区 C.玄武岩分布区 (2)读“CaCO3+CO2+H2O

B.花岗岩分布区 D.片麻岩分布区

Ca(HCO3)2”化学方程式,简要说明石笋、石钟乳、石柱的形

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貌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________高原。

(4)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简述人类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这种地貌景观资源。 答案 (1)A

(2)可溶性的石灰岩(CaCO3)遇到含有二氧化碳(CO2)的水后,石灰岩溶解,形成可溶于水的Ca(HCO3)2。含有Ca(HCO3)2的水由溶洞洞顶渗出,由于压力减小或温度升高,CO2逸出,CaCO3沉淀出来,形成石钟乳和石笋 (3)云贵

(4)①充分合理利用其在旅游、仓储、疗养、生物培育等方面的资源价值;②注意避免地基塌陷、环境污染、破坏性开发等超越环境承载量的不良现象发生。

解析 该题以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形态,同时综合考查了与喀斯特相关的基础知识及识记、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某洞穴”景观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就可得出,这种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多在石灰岩分布的地区形成。第(2)题,该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二氧化碳的溶解和逸出,产生溶蚀和淀积,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景观。第(3)题,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即可得出。第(4)题,人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遵循规律,则能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教材P69 问题

我国西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石灰岩,属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在水和二氧化碳等共同作用下,发生化学溶蚀、淀积作用,从而形成峰林、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等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由于我国西南地区降水丰富,气候温暖,植被茂盛,加之可溶性岩石纯度高,因此溶岩地貌发育得十分典型。 教材P71 活动

1.喀斯特地貌发育需要的基本条件:(1)可溶性岩石;(2)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桂林地区形成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原因:这里的石灰岩分布广,厚度大,岩性纯,裂隙多,气候温暖,降水量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植被丰富。

2.来自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圈中的地表水、地下水对岩石圈中的石灰岩产生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形成了溶洞、地下河等,又为地下水提供了一个贮存空间。生物圈中植物生长茂盛

的地区,土壤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对岩石的溶蚀起促进作用。

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等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成本。喀斯特地貌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并出现石漠化。

[基础过关]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向往。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 A.① C.③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第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石钟乳,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下面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B.② D.④

3.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 A.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B.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C.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内外力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人均耕地不足,石漠化现象突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降水丰富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干燥度大 A.①②③ C.②③④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结合四幅示意图分析可知,云贵高原形成初期,内力的隆起作用起主导作用;后期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形成目前云贵高原崎岖的地形起主导作用,所以C项正确。第4题,贵州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石灰岩地区土层薄,地势起伏大,水土易流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所以A项正确。

“中国南方喀斯特”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此回答5~6题。 5.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5为地下河,因淀积作用而成 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 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侵蚀而成 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

6.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 A.①② C.②③ 答案 5.C 6.C

解析 第5题,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是在流水的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3处为裂隙,不是断层。第6题,6、7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B.②④ D.①④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面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7~8题。

7.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8.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 ) ①地壳物质循环 ②碳循环 ③水循环 ④生物循环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 7.A 8.D

解析 黄土桥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海蚀桥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地带,是海浪侵蚀的结果;喀斯特溶蚀桥主要出现于石灰岩广泛分布地区,是常见的喀斯特地貌,其形成与地壳物质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都密切相关;风蚀桥则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严重。

9.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貌称为________地貌。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举两例)。

(2)下面两组化学反应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CaCO3+H2O+CO2=Ca(HCO3)2 B:Ca(HCO3)2=CaCO3↓+H2O+CO2↑

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作用;溶洞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作用。 (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

答案 (1)喀斯特(或岩溶) 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B 淀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的水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解析 本题以溶洞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开发利用。第(1)题,根据图示洞穴中的石钟乳、地下河等景观,可以推断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像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等均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第(2)题,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易溶于含有CO2的水中,A反应式表示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作用;B表示淀积作用。第(3)题,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沿裂隙逐渐发育而成的。

[能力提升]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地形发育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

11.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 D.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 10.B 11.C

解析 图中显示甲地为高原地形,分布有溶洞地貌,说明是喀斯特地貌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著名的桂林山水景观即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

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跻身世界自然遗产之列。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1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 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 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 A.①② C.①②③ 答案 12.C 13.C

解析 第12题,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流水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在我国四大高原中,云贵高原石灰岩面积广大,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它们的形成都是可溶性的石灰岩(CaCO3)遇到含有二氧化碳(CO2)的水后,溶蚀作用形成的。第13题,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取决于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流水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的透水性越好,水流动性越强,水与可溶性岩石间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

B.③④ D.①②③④ B.岩浆作用 D.变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