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复习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2:13: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1、自然辩证法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分别是什么? 概念: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对象: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来考察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三个方面,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①自然界(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客体)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

②人类(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活动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③科学技术(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内容:

(1.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是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化自然的演化、人与人工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的同时又是辨证的说明。

(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技术论。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的哲学概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技术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工程技术方法、系统科学方法。

(3.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意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性质:

(1,自然辩证法属于哲学学科。

(2,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以及自然科学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自然辩证法是连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必要环节。

(3,自然辩证法是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概括与总结,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2、自然辩证法的创立过程与标志。

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哲学及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从古希腊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之前均属自然辩证法的前史阶段。

创立:19世纪40年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萌芽。1873-1883年,恩格斯致力于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写作《自然辩证法》(没有完成),自然辩证法已经被实际地建立起来;1873年5月,恩格斯首先提出了“关于自然科学的辩证思想”,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第一个提纲。1876年5月,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轮廓,在《反杜林论》中阐述了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基本思想。1983年3月,马克思逝世前,恩格斯为完成《自然辩证法》倾注了全部精力,尽管《自然辩证法》著作终未完成,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实际建立起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确立和发展了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的自然观,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论述了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明确地提出了以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为中心的科学观。

标志:1925年,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首次公开在苏联出版

3、为什么说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理论中介? 自然辩证法比科学技术理论的抽象性更大,又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更加具体。按理论层次排列,首先是科学技术理论,其次是自然辩证法,最后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就决定了自然辩证法的作用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往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作用,体现了自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然辩证法的理论价值;往下是对科学技术的作用,体现了自然辩证法的实践价值。 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体现在: 1) 自然辩证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2) 自然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理论依据和理论基础 3) 自然辩证法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源泉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理论中介,一方面从科学技术理论吸取养分,并进而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输送;另一方面,自然辩证法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挥更有效的指导作用。 4、“存在”的自然界与“演化”的自然界的关系。

任何存在着的事物同时也处于演化中。存在着的自然界与演化着的自然界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首先,演化着的自然界与存在着的自然界在宇宙时间灵妙完全合为一体。其次,演化着的自然界与存在着的自然界还体现了连续性与间断性的一致;第三,这丰富了上向因果的关系,自然演变规律的揭示也在存在着的自然界与演化着的自然界之间架起桥梁。

5、人工自然进化的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的关系。

人工自然的演化与人类认识自然的历程也就是科学史相一致,都经历了原始的综合到最简单的机械,在转折之后再由机械运动到复杂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同样在转折前原始的综合并无对细节的分析为基础,而在转折后认识的每一步前进都是基于相对简单的运动形式的理解。在人工自然的发展中,转折后所得到的人工自然物是在实践上重建对象。由以上分析可见,人工自然的发展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为基础。

6、为什么说现代自然观是对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复归? 古代自然哲学具有直观性、辩证性以及思辨性。它直观地整体地从自然本身去寻找世界的本原,把自然界理解成一个其中各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充分地注意到自然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然而,古代自然哲学是自发的、朴素的,还有猜测性的缺陷。 近代机械自然观只注重个别的具体的分析,持静止的观点。而现代自然观分析辩证地突破了各门学科的界限,重新走向综合。这种综合不是古代那种原始的综合,而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是掌握了各个局部之后的综合,是对自然界全面的、深入的理解。

从古代自然哲学的原始的综合到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分析到现代自然观的全面综合,由古代自然哲学与自然史思辨的一致到近代机械自然观的相反再到现代的一致,体现了现代自然观对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复归。

7、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 人与自然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1)古代的“天人合一”:①从认识论的角度:古代人站在自然之中,观察这个包含人本身的自然,古人的心灵沉浸在自然之中。②从实践论的角度: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能动性和受动性。(人能动的改造自然,人受到自然的制约)③从本体论的角度:“天人合一”的“一”是原始的、抽象的、自在的自然。 2)近代的“天人分离”:①从认识论的角度:近代人站在自然之外观察不包含人本身的自然。人与自然相分离。②从实践论的角度:人类体现出膨胀的能动性,给自然越来越深地打上人类的印记;而忽略受动性的影响。③从本体论的角度:自然机械化,人机械化。“天人”合于机械。(人以机械理解自然,人本身也机械化)

名师整理 优秀资源

3)现代复归于“天人合一”:①从认识论的角度:现代人在自然之中观察包含人本身的自然,并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自然已不断由“自在之物”转变为“为我之物”。这就是自然的人化。②从实践论的角度:在受动性基础上发挥能动性,以能动性改善受动性,人与自然达到越来越高水平的和谐统一。③从本体论的角度:“天人”合于“人”。原始自在的自然转化为人工自然。

8、科学认识及其特点。以本专业为例说明科学认识的形成过程。

科学认识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认识中介与客体相互作用从而能动的反映客观的过程;科学认识是从研究科学问题入手,经观察实验,搜集经验材料,科学抽象和理性分析整理感性材料,提出假设并进而上升为科学理论,以达到探求自然规律的目的。

特点:实证性:提供具体确定的知识,结果比较明确,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深刻性:在事物表象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其背后的本质,阐明内在机理; 创造性:在科学时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创建新概念、新理论,并指导实践。

9、科学研究是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二者有何差异?

“科学研究是始于问题”的观点在于认为只有提出问题,才可以说是真正进入了研究,它把科学研究看成是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是从具体的科研过程而言的,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科学研究是始于观察”这一观点把科学研究看成是自发的、消极的活动,认为问题最终来自观察实验,认识源于感性经验,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路线。科研始于问题和认识源于实践这两个命题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不能由认识源于实践简单地断言科研始于观察,也不能有科研始于问题错误地推出科学始于问题。

10、科学问题的本质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科学问题的本质:与科学背景知识发生直接的联系,并具有科学探索意义的问题。科学问题是通过对科学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而提出来的,是客观存在的,可以在实践中加以检验的真实问题。

地位: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是科学研究前进的推动力,科学问题是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对象,对科学问题的解决不仅标志着技术的起步,而且对验证和发展理论有重大意义。

11、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

首先,观察不仅是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人在观察过程中必然对外界的信息进行挑选、加工和翻译。这种挑选和加工的过程与人的知识背景、理论经验、乃至生活经验、心理定势密切相关。背景不同,对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陈述。

其次,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述的,而科学语言总是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当使用语言时,理论的框架也就出现了,进行观察的人正是带着这类理论框架去进行观察的。 最后,理论在观察中具有“定向”作用和“加工改造作用”,即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收外界信息和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12、科学实验的三要素及其各自的认识论意义。

答:科学实验由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