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2:29: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创新创业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作者:周勇军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4期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常用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本文指出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局限性,并针对创新创业环境下的大学生就业培养模式,提出:高校应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确保大学生就业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164-02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仅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对学生就业培养模式的研究应当成为高校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实际上,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探讨,本质上等同于讨论如何最大程度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在经济结构还是社会就业模式上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中国经济能得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主要动力源泉是改革创新。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改变观念,鼓励大学生创新就业途径,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突破口。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始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整体战略安排为:2015年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要普及创新创业教育,2020年要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意见》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此意见,各高校纷纷以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方式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如何对传统的就业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发展,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值得认真分析研究。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常用培养模式辨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不考虑国家总体经济环境及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下,就业培养模式是否科学规范将较大地影响学生的充分就业情况,一个科学的就业培养模式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以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及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受益的就业能力为总体目标。然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培养模式远远达不到以上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指导与教学工作脱节。在我国大多数的高校中,就业指导工作通常由学校行政人员如辅导员、分管就业工作的相关领导或班主任来担任,工作方式通常为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开展为数不多的就业指导活动,如就业指导讲座、座谈会、供需见面会等,就业指导培训内容也仅限于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相关法律政策解读、求职小技巧等一些应急性的知识,有着较大的局限性。显然,就业培养仅仅依靠学生毕业前的临时突击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是一项持续性、长期性的任务。此外,因就业指导人员并非专业任课教师,因此,指导人员在培训内容上无法对当前就业市场需求的具体技能进行分析,从就业培训效果来看,就业培养内容应当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专业性,这就要求就业培养导师也不应完全由行政人员担任。
2.就业培训实行“一手抓”政策。在现有的一些高校就业指导中大多数为对全校所有临近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统一培训。这样的“一手抓”政策缺乏针对性,主要体现在:①不同的专业领域之间,如航海、农林等紧缺专业与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的市场需求及竞争具有较大悬殊;②大学生就业形势发展呈多元化,不同个性学生之间就业需求不同。而当前的就业培养模式缺乏对不同专业领域的就业环境进行针对性的诠释,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以及缺少对学生个性塑造的激发、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引导等。
3.创新创业意识并未贯穿于就业培养模式中。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培养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顺应当前时代发展要求,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力求长期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在当前大多数高校中,通过开展众多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来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达到高就业率的目的。但由于并未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因此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粗糙性、短暂性及简单性。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应当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并且将其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 三、创新创业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对策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仅是指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与专业技能,更主要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高的科学素养、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点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在于抓好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能力提升和成果孵化。通过提前让学生参与诸如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综合性新型人才。在创新创业环境下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具体对策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对教学方式及内容进行改革,将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受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偏向于理论化与应试化,在就业指导上偏向单一化、粗糙化、快速化。大学生往往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导致就业能力不强,缺乏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精神。因此,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加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效融合。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对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两个关键环节:其一,学校应当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导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创新创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其二,要加强校企合作,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扩展自己的视野,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2.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切实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格、思维、意识及能力等关键要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其个性化发展及创新能力的塑造,利用现代新型教学方法,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欲望,提高实践实验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比率,鼓励学生进行创业体验,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不以直接的商业价值论英雄,着重评价学生的洞察力、决策力、执行力及团队协调能力。
3.加强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需要建设一支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既要注重理论型师资培养,又要注重实践型师资培养。在理论型师资的培养上,应当侧重于创造性、创新性思维,这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来源;在实践型师资的培养方面,要侧重创业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尽量聘请有创业经历并担任过企业管理职务,同时又具备教学能力的人士担任就业创业指导教师。此外,高校应有意识、有计划地派年轻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学习,参与到企业的日常运行工作环节中,以丰富其实践经验,力求培养出更多的优质双师型教师,丰富、完善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EB/OL].(2015-05-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2]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6-06-13).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s7056/201607/t20160718_272133.html. [3]洪大用.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J].中国高等教育,2016,(2).
[4]马陆亭.高等教育支撑国家技术创新需有整体架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严建华.构建“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6,(12).
[5]邢善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J].山东高等教育(原刊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