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27: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智力测验的缘由。1919年他被军队派往英国伦敦大学,师从C.E.斯皮尔曼和K.皮尔逊,深受他们有关一般智力概念和相关方法的影响。1919年8月在英国从军队退役。192O年得法国巴黎大学奖学金而入该校学习,并在索博尼心理实验室工作。在此期间,结识了与比纳合作编制比纳一西蒙量表的西蒙和精神病学家让内,还搜集了有关心理电流反应和情绪研究的数据,为其完成博士论文奠定基础。1922年回美国再进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再次接受伍德沃思的指导。1925年获博士学位。他在完成博士论文的同时兼任纽约市新创立的儿童指导所心理学工作。1925~1927年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代理干事。1927~1932年在其私人开业诊所度过。1932年起成为贝勒维精神病院首席心理学家,翌年起又兼任纽约大学医学院教授,期间,一直致力于智力测验的创造与发展。

韦克斯勒是继法国比纳之后对智力测验研究贡献最大的人,其所编的多种智力量表,是当今世界最具权威的智力测验。1979年韦克斯勒获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证书和“荣誉事业”奖状。他编制的智力量表有: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W-B,后又称W-BI)(1939)、韦克斯勒—贝勒维智力量表(又称韦克斯勒军队量表,W-BⅡ)(1942)、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WISC)(1949)及其修订本(WISC-R)(1974)、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1955)及其修订本(WAIS-R)(1981)、韦克斯勒学前和初小儿童智力量表(WPPSI)(1967)等。主要著作有:《人类能量的范围》(1935)和《成人智力的测量》(1939)等。 知识点:团体智力测验工具 1.陆军甲种和乙种测验 2.瑞文渐进测验 3.多水平团体智力测验 要点:瑞文渐进测验(应用)

1.概述:瑞文渐进测验(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简称为瑞文测验,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C.Raven)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该测验是非文字的,它较少受到本人知识水平或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努力做到公平,常作为跨文化研究的工具。 2.类型:

(1)标准型(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SMP)是瑞文测验的基本型,于1938年问世,适用于8年级到成人被试,有5个黑白系列;

(2)彩色型(Colour Progressive Matrices,CPM)编制于1947年,适用于5.5岁到11岁的儿童及智力落后的成人,分为三个系列;

(3)高级型(Advanced Progressive Matrices,AMP),供智力较高者使用。 3.标准型的内容:

SPM一共由60张图案组成,按逐步增加难度的顺序分成A、B、C、D、E五组,每组图案都有一定的主题,题目的类型略有不同。每一组中包含12个题目,也按逐步增加难度的方式排列。每个题目由一幅缺

少一小部分的大图案和作为选项的6至8张小图案组成,测验中根据隐藏在一系列抽象符号和图案中的规律,选择某个小图案放入到大图案中缺少的位置中。 4.施测

施测很简单,每个被试发一本题册和一张答卷纸即可。测验时,只须主试者用例题作一下示范被试就能明白测验规则,接着被试者会自己进行下去。测验结果须先计算出原始分数,然后按常模资料确定被试者的智力等级,一般以百分位常模表示。 第三单元智力测验相关的心理学问题 知识点:智力的发展变化

童年期迅速增长,青春期增长缓慢,约在25岁达到高峰,以后保持稳定到中年后期,在老年期逐渐下降。

知识点:智力的差异及原因 1.智力的个别差异 2.智力的团体差异 3.智力差异的原因

要点:智力的个别差异(领会)

研究表明,在全人口中,智力分布曲线基本上呈常态,其智力极高(IQ在130以上)与极低(IQ在70以下)者均占少数,智力属于中常或接近中常(IQ在80~120)之间者约占全体人群的80%。 知识点:智力测验的公平性问题

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测验能够对所有的团体同样公平,因为每种测验都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更好的办法是根据亚文化群的特点为不同团体编出不同的测验。 知识点:如何理解和解释智力测验的结果(领会) 1.不能以一次测验来确定智力水平 2.测验要为智力开发服务 第3节:人格测验

第一单元人格测验的方法和种类(教程第231-232页) 知识点:自陈量表(self-report inventory)

1.概念:自陈量表也称客观化测验,就是让被试者自己提供关于个人人格特征的报告。 2.编制方法: (1)逻辑分析法 (2)因素分析法 (3)经验法 (4)综合法

知识点:投射测验

1.概念:投射法是指向被试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地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出他的人格结构。 2.投射技术的种类 (1)联想法 (2)构造法 (3)表露法 (4)完成法

第二单元人格测验工具(教程第232-236页) 知识点:客观化测验工具

要点: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应用) 1.概述:

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问世于1943年,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特卫(S.R.Hathaway)和麦金利(J.C.Mckinley)合作编制而成。 2.内容:

MMPI一共有566个条目,包括14个分量表,其中10个为临床量表,4个为效度量表。 临床量表是:

1.Hs(Hypochondria sis)疑病量表 2.D(Depression)抑郁量表 3.Hy(Hysteria)癔病量表

4.Pd(Psychopathic deviate)精神病态量表 5.Mf(Masculinity-femininity)男子气、女子气量表 6.Pa(Paranoia)妄想狂量表 7.Pt(Psychas thenia)精神衰弱量表 8.Sc(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量表 9.Ma(Hypomania)轻躁狂量表

0.Si(Social introversion)社会内向量表 效度量表是:

1.Q(Question)不能回答的问题,或用“?”代表 2.L(Lie)说谎分数 3.F(Validity)诈病量表 4.K(Correction)校正分量表

3.施测记分

MMPI要求被试根据问卷中的指导语对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测验分“卡片式”和“手册式”两种,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既可个别施测,也可团体施测,一般需要45~90分钟。年龄范围是16岁以上。

MMPI的记分运用电脑或“套版”统计,可以得出14个量表上不同的得分数,这是原始分。由于每个量表的题目数量不同,各量表的原始分数无法比较,因此需要换算成T分数。如果T分在70以上(按美国常模),或T分在60分以上(中国常模),便视为可能有病理性异常表现或某种心理偏离现象。另外,还要做出得分的剖面图,以对被试的测试结果作全面、综合的分析。 要点: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应用) 1.概述:

16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R.B.Cattell)经过几十年的系统观察、科学实验,以及用因素分析统计法慎重确定和编制而成的一种精确可靠的测验。 2.内容:

16PF英文原版共有5种版本:A、B本为全版本,各有187个题目;C、D本为缩减本,各有106个题目;E本适合于文化水平较低的被试者,包括128个题目。1970年经刘永和、梅吉瑞修订,将A、B本合并,发表了中文修订本。合并本共有187个测题,分成16个因素,每个因素包括10~13个测题。(详见教程P233页) 3.应用范围:

可作为了解心理障碍的个性原因及心身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也可用于人才的选拔。 要点:艾森克人格问卷(应用) 1.概述: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是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学研究所艾森克教授(H.J.Eysenck)编制的,分儿童(7~15岁)和成人(16岁以上)两种类型。 2.内容及记分

EPQ是一种自称测验,在成人问卷中包括90个条目,儿童问卷中包括81个条目。这些条目让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是”或“否”,然后按E(内向-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和L(掩饰性)四个量表记分,前三者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结构的三个维度,L是后来加进的一个效度量表,但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即反映被试者的社会朴实或幼稚水平。最后,再根据被试者在四个量表所获得的粗分,按被试者的年龄、性别常模换算出标准T分,以分析被试者的个性特征。 要点: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 1.概述: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dwards 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EPPS)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A.L.Edwards)于1953年编制,其依据是美国心理学家默里(H.A.Murray)于1938年提出的需要理论。 2.内容及记分:

EPPS共包括225个题目(其中有15个重复题目,用以检验反应的一致性),全部题目以平均分配来测量15种需求,成为15个分量表。分别为成就(ach)、顺从(def)、秩序(ord)、表现(exh)、自主(aut)、亲和(aff)、省察(int):求助(suc)、支配(dom)、谦逊(aba)、慈善(nur)、变异(chg)、坚毅(end)、性爱(het)和攻击(agg)。

根据个人所得的15个分数绘制的剖析图,即可对个人的心理倾向有个概括的了解。

此外,EPPS还有一个一致性量表,主要是看被试者在回答15个重复的题目上的一致性。如果回答不一致的题目太多,说明被试者在回答时不够认真或不够真实,因而该测验即被认为是无效的。 知识点:投射测验 一、罗夏测验 1.概述:

罗夏测验(Rorschach Test)是一种投射技术。它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Rorschach)于1921年首创的一种测验。

2.内容及记分方法(详见教程235-236页)

罗夏测验是由10张墨迹图组成,所以又称墨迹测验。图是用墨置纸上折叠而成,其中5张为黑白墨迹图,2张在黑白墨迹图上附有红色墨迹,3张全为彩色墨迹。这10张图片编有一定的顺序,施测时每次出示一张,同时问被试者:“请你告诉我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或是使你想到了什么?”主试者对被试者的回答要做详细记录,并记录下对每一图片回答的时间及完成此测验的全部时间。全部图片看完以后,再把图片逐一递交被试者,并进行询问,包括:每一反应是根据图片中的哪一部分做出的?引起该反应的因素是什么?对其回答亦要详做记录。 二、主题统觉测验 1.概述:

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TAT)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默里(H.A.Murray)与摩尔根(C.D.Morgan)等于1935年编制而成。 2.内容及施测

测验材料由29张图片和1张空白卡片组成,图片都是含义隐晦的情景。依被试者的年龄和性别把图片组合为四套,分别用于男人(M)、女人(F)、男孩(B)和女孩(G)。每套包括图片20张,分两个系列进行测验,故每个系列实际上只用10张图片。施测时每次给予被试者一张图片,让其编制一个300字左右的故事,说明图片中所表现的是怎么回事,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将来演变下去可能产生的结果,以及个人的感想等。对其中一张空白的卡片,要求被试者面对着空白的卡片先想象出一幅图画,然后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