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区域开发配套西北桥工程新建项目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22:01: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区域开发配套西北桥

工程新建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报告书原名: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旅游开发项目配套工程新沙岛西北桥新建项目

1、建设项目概况

本项目由三部分组成:新沙岛西北桥桥梁工程;桥梁与五乡联围相交处堤坝拓宽工程;桥梁新沙岛侧引道的挡墙及路基工程。本项目位于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西北部,桥梁西接东凤镇东富路(规划),起点位于鸡鸦水道围堤五乡联围,经过河岸滩地,跨越鸡鸦水道副航道,到达新沙岛。

本项目项目总长468.7m。其中,桥梁长度约为383.6m,双向4车道,设计速度为40 km/h,主桥宽度为31m,引桥宽20m,桥跨布置为(12+2×13+12)m连续板梁+3×25m连续梁+3×25m连续梁+(2×24+23.6)m 连续梁+62.4m钢管拱桥+(24.6+25)m连续梁。东凤镇侧天桥长40.34m,新沙岛侧天桥长50.70m。

桥梁与五乡联围相交处原5m的堤围路段将拓宽成11m,拓宽路段长120m。道路等级为四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20km/h。桥梁新沙岛侧引道长64.1m,宽20m。

西北桥的建设,其环境影响涉及到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及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

2、路线方案及政策规划分析结论

本项目位于中山市东凤镇新沙岛西北部,桥梁西接东凤镇东富路,起于鸡鸦水道围堤五乡连围,经过河岸滩地,跨越鸡鸦水道副航道,到达新沙岛。本工程是开发新沙岛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

根据《中山市东凤镇总体规划(2002-2020)》内容,东凤镇的长远建设发展重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心将主要向东发展,计划在鸡鸦水道旁建设新城区。作为新沙岛区域开发项目的配套工程,西北桥的建设成为新沙岛物资、客流运输的要道,对新沙岛的建设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将推动区域土地开发,带动新沙岛及五乡联围的经济发展。

选线沿途原主要为水域和防护绿地等,不占用基本农田,仅需拆迁少量违建房屋。本项目选线对周边道路具有极大的交通疏导和分流作用。

因此,本项目符合各项政策和规划,选线是合法的。

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3.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监测断面W1和W2在涨潮和退潮时,除了总氮指标超出II类标准外,其它指标均达到II类标准。W1断面的总氮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分别超标4.01倍和4.05倍,W2断面的总氮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分别超标4.30倍和4.31倍。

监测断面W3在涨潮和退潮时,除了SS和总氮指标超出II类标准外,其它指标均达到II类标准。W1断面的SS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均超标0.05倍,W1断面的总氮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均超标4.20倍。

监测断面W4在涨潮和退潮时,除了氨氮、总氮和总磷指标超出II类标准外,其它指标均达到II类标准。W4断面的氨氮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分别超标2.00倍和1.97倍,W4断面的总氮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分别超标6.28倍和6.30倍,W4断面的总磷指标在涨潮和退潮时分别超标0.30倍和0.40倍。

导致该河段污染的原因主要是随着中山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周边不断新建民居和工业厂房,而市政污水处理设施还没有完善和全部投入,使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进鸡鸦水道。这种污染情况随着在市政污水设施的完善而改善。

综上所述,项目附近的鸡鸦水道河段有部分水质指标超标,表明鸡鸦水道河段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环境质量状况一般。

3.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S1监测点的氨氮和总大肠杆菌两项水质指标达到V类标准,其它指标均能达到IV类标准或更好的标准;S2监测点的总大肠杆菌达到V类标准,其它指标

2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均能达到IV类标准或更好的标准;S4监测点的氨氮和总大肠杆菌两项水质指标达到V类标准,其它指标均能达到IV类标准或更好的标准

综上所述,所选取的3个监测点有多项指标达到V类标准,表明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质量较差,不宜饮用。

3.3 环境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由监测结果分析可知,项目评价区大部分监测点的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PM10)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只有一个监测点(穗成村常规监测点)出现超标现象。造成超标的原因是监测点附近人口比较密集,交通车辆比较多。

综上所述,目前评价区域的总体环境空气质量一般。

3.4 声环境质量现状

由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所有区域的昼间和夜间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总体而言,本项目评价范围声环境质量良好。

3.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本评价调查的4个植物群落,都是原生植被破坏后,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草本、灌木植物群落或人工种植的植物群落。群落种类以草本、灌木为主,多数是属于个体小、寿命短、容易传播,适宜在干扰强度大的生境中生存的种类,区内未发现被列为保护的动植物。在4个植物群落中,乔木群落只有2种,其余主要为草本和灌木植物。由于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植物群落的结构也较为简单,类芦群落、蟛蜞菊群落只有草本层,香蕉群落、白玉兰群落缺乏灌木层,所以大部分的植物群落结构并不完整。

4个植物群落的生物量都较小,其变化范围为21~40 t/hm2。根据评价指标,类芦群落、木棉群落达到Va级,香蕉群落、蟛蜞菊群落为Ⅳ级。净生产量的状况相对较好,其变化范围为8~12 t/(hm2·a),4个群落均达到IV级。物种量变化在14~26种/1000m2,其中类芦群落和木棉群落的物种量为25种/1000m2和26种/1000m2,标定相对物种量达到IV级,其余2个群落都为Va级。

用生物量、净生产量和物种量对植物群落进行评价,可反映建设区域不同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