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6-2018)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15 文学与文化常识(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18: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15 文学与文化常识

2018年高考

1.【2018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答案】D 【解析】

《美人风筝》,从“妙剪裁”“好风相送”中也可以推断出是“放风筝”,所以排除C项,选D项。当然“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也符合“下围棋”意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符合古代女子荡秋千意境,且前两句是“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点评】江苏高考近三年一直注重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2017年是考查“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

甫草堂的一组”,2016年是考查“文化宫为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今年变成“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由文化艺术到文化名人再到体育活动,考查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但形式基本没变,都是借助对联来考查。2019年的高考在文学文化常识方面应该还会有。

2.【2018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选择两项且全答对得5分,选......

择两项只答对一项得2分,其余情况得0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

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

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

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

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

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答案】CD 【解析】

旧生活,丝毫没有想到从复辟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这说明他依然是麻木、胆怯、愚昧、盲从,政治上无知,毫无民主主义觉悟的当时农民的典型形象。D项,“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错误,从书中来看,男孩儿来到茅棚,看见老人那双满是伤痕的手,哭了起来,然后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并表示要跟他一起出海去打鱼。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识记能力。该题的难度越来越大,原来考查的时候,仅仅是考查对名

著情节、人物特点等识记能力,现在的考查上升到鉴赏的程度,无形中加大了难度。但今年所给出的错误选项难度倒是不大。如C项,“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是针对人物事件设置的误区,只要阅读了鲁迅的《风波》就知道七斤的辫子是在进城时被人剪掉了,并非是他自己剪掉的;“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这是针对人物形象特点设置的误区,难度也不是很大。如D项,“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这是针对小说的情节设置的误区,该信息源在小说的最后,难度也不大。本题五个选项,考查了五本名著,涉及古今中外,考查的内容包括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的分析,融概括与赏析于一体。 3.【2018年高考江苏卷】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

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6分) (2)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

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4分)

【答案】(1)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事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2)

心中仍有旧情,想跟心上人说话;婚姻现状和礼教束缚,不便单独与觉新见面。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来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

这其实是考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只不过要求结合固定的章节来分析。题干对该章节的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即“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

2

结合书中老太太的分派处理来看,如面临家庭变故,“却说贾母叫邢王二夫人同了鸳鸯等,开箱倒笼,将做媳妇到如今积攒的东西都拿出来,又叫贾赦、贾政、贾珍等,一一的分派”,可见处变不惊,性格坚强;老太太的分配中,既顾及到荣国府,也顾及到宁国府,既顾及儿子辈,也顾及孙子辈,同时还有衣服饰品的分配,同时还留下五百银子好把林黛玉的棺材送回南去,等等,在这些分配中,足可看出老太太的能力之强,处事很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考生只要能了解这一大章中老太太的分派处理即可概括出答案。

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这是二人之间的关系,此时二人再次相见,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说起,从梅的表现来看,说明她心中对觉新仍有旧情,想和觉新说话,但婚姻现状摆在那儿,封建礼教摆在那儿,二人的私下见面已不合理,更何况是私下的交谈?解答本题,必须明确二人的关系,才能体会此时梅的心理。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点评】考纲要求“了解有关名著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但分析近几年的考题,我们会发现,考

查的内容越来越细致、具体,包括重要的形象、情节、主题、艺术特色、个人感受等。应对方法:一要点面结合,范读与精读相结合,既要了解情节梗概和结构特点,理解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把握全篇的主题思想与语言风格。又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精读其中重要的章节(回),例如名著中最能体现重要人物性格的主要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作品思想意义的情节;名著中最能体现艺术特色的章节,名著中对全书思想内容的展开最具意义的章节。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技法、语言风格、作品主题等多个侧面作读、写、议结合的专题训练。如进行复述、评点、批注、讨论交流等。 二要化整为零,强化记忆、落实到位。名著考查的内容明显记忆性特征较突出,因此要细水长流,不间断的复习记忆。教师可以帮学生整理出一些重要信息,节省学生的时间,印成讲义,供学生记诵。每周学生之间可抽点时间互相交流提问本周记诵的内容,以便强化。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每周一练,这样,通过记诵、检查、练习再到记诵,达到巩固记忆效果的目的。三要留下个人的思考。2010年的考题:《老人与海》中,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14年的考题: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 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2015年的考题:《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如2017年“《阿Q正传》中,未庄谣传革命党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