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3 20:17: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各种朗读、背诵的形式,训练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及背诵习惯。
2.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很多学生对于原来的一些听说读写的规则有些淡忘了,因此,在开学的第一课就进行学习常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终身收益。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背书姿势及方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背诵习惯。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教学内容:勤于朗读(第一页两幅图)
教学要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朗读的形式,培养学生勤于朗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朗读姿势。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1、2
1、图上的小姑娘在干什么?此时看图要提醒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2、仔细观察她的朗读姿势,她是怎样朗读的? (1)她的身体怎样? (2)肩膀怎么样? (3)她是怎样拿书的? (4)她的神态怎么样?
小结:朗读时要身正、肩平、双手拿书,双臂平放。 板书:身要正、肩要平,手拿书本臂平放 二、模仿评价学生由于词汇量较少,在形容神态等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词语供学生选择、积累。
1、请几个学生练习读书姿势,其余学生观察评价。
2、小结:如果姿势不正确,会对人体有影响,身不正肩不平容易引起脊柱弯曲,两臂不自然平放,朗读时会感到吃力,目光与课本不能保持垂直,课本上的字就不容易看得真切,眼与课本的距离不能保持一尺,过远过近都会影响视力。
3、指导看下图,全班同学的朗读姿势怎么样? 4、全班朗读,指名巡视,交流。
5、全班朗读,巡视纠正。此时让全班互相练习读书姿势,并进行矫正。
三、集体训练 1、复习要领。 2、指名几位学生摆正朗读姿势一齐朗读。提醒学生正确的姿势要持之以恒,不能只是一时。
3、评价指出:
朗读时要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嘹亮,态度大方,字字入目,句句过心,正确流利,富有情感,神情专注,边读边想。
板书:口齿清楚声音响,态度大方语句顺,字字句句都入目,边读边想有感情。
四、总结: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读的姿势和要领,以后我们要天天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朗读两首儿歌。
五、朗读识字一。对照儿歌要求,互评,自评。 六、总结谈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勤于背诵(2、3两页的图)
教学要求: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背诵 的形式,培养学生勤于背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背诵方法。 教学流程:
一. 整体感知图画
1. 指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2. 简说图意。在上课开始时让学生先复习一下正确的读书姿势,给与评价。 二.指导学生观察集体背诵图(一、二幅) 1. 提问:背诵时课本和文具盒怎么摆放?
2. 这些同学怎样坐的,他的双肩和双臂怎样?眼睛向着什么地方,态度神情怎样?
小结:身正肩平 交臂平放 眼向前方 态度认真 3. 背诵时还要注意什么/ 声音响亮 边背边想 正确流利 富有感情
4. 全班学生模仿图上的学生,集体背诵一段已学过的课文,教师检查评判。
5. 图上的小朋友背诵的是哪篇课文,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图背诵有什么好处?要注意什么?(图中有文,文中有图,按序背诵)
三.观察三幅小图,按图模仿训练 1. 观察左下方小图。
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同学是怎样站立的?态度怎样?老师要他干什么?老师表情怎样,为什么高兴?指名学生模仿表演。
2. 观察中间小图。
让学生说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家长要孩子干什么?孩子表情怎样,是怎么做的?
3. 观察右边小图。
让学生弄清:学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态度怎样,姿势怎样?选取一段课文片段,然后交换检查同桌的背诵。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乐于课外阅读(4、5两页的图)
教学要求: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逐步养成阅读健康的课外书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外阅读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 观察上边三幅图
1. 从第一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2. 图上的一位小朋友借到一本心爱的课外书,他笑的多开心啊!阅读课外书的好处真多,意义真大啊!
学习两条格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 观察第二幅图。
让学生先演示朗读时正确的姿势、态度、表情,然后告诉学生读课外书报与朗读的姿势一样,态度认真,神情专一,但是为了保护阅览室的安静,阅读时要做到眼看、心记、不出声。
4. 观察第三幅图。
5. 图上的几个同学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则怎样? 6. 小结三幅图: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二.观察下边三幅图
1. 从第一幅上可以看出这是在什么地方?同学们在干什么? 2. 说说去阅览室看书的过程
3. 在阅览室看书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4. 观察第二、三幅图讲解。 三.小结
当堂检测练习:
分小组进行朗读、背诵练习。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
朗读:身正 肩平 目光离书本一尺
背诵:声音响亮 边背边想 有感情
教后小结:
一年级时,我们已经知道了读书写字的姿势,掌握了握笔的方法,还知道了保护视力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又知道了朗读的姿势和要领,以后我们要天天坚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理念:
第一单元
本课是一篇极富美感的韵文,介绍了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通过“词串”,向我们介绍了金秋水乡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要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诵读“词串”,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的朗读,诵读,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象,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体验,而且能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
识字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
3.了解金秋水乡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课前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我的家乡,那儿的水特别多,所以也叫水乡。大家看看,图上画得是什么季节呀?你怎么看出来的?想知道水乡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么?读了这些词语你就知道了。出示韵文。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明白水乡的含义与好奇,利用图画的美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江南水乡之美。
二. 借助拼音,自学生字。
1. 请大家看着拼音自由读一读,看谁能读正确,并想一想,哪些词读的时候要注意。学生自由练习。
2. 交流。你觉得要注意哪个词的读法?为什么呢?请你领大家来读读。谁还想说说。(注意翘舌音,后鼻音)
3.刚才小朋友们说得很好,现在请大家再次读读这些词语,要读好刚才说到的注意点,看谁读得正确,没有错误。谁来读准第一排,四组分四排读;两排一读谁行?男女生分两排读。四排词语连起来谁行?点名2人,齐读。
4. 去掉拼音谁也会读?学生练习,你会哪一排你就大胆站起来读。齐读。 5. 这些词你们都读准了,好样的,但还不够,还要读懂,读出味道来。 三. 读词成串,边读边想。
1.现在我就领着大家去水乡看看吧。出示图片,秋天的水乡天是那么蓝,水是那么清,放眼望去,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水面上飘荡着一层雾气,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水乡变得更美了。你们觉得美么?那就请你美美地读一读吧,谁来读?点名读。师范读,我读得美么?知道我为什么读得这么美?因为,我一边读,一边想,当我读这排词语的时候,我的眼前好象就出现了这幅画面。你们也来试试,读得慢些,要边读边想。点名读,评议(慢些,听出来了,你很喜欢水乡)男女生读,齐读。 2.水乡的荷塘更美呢,,看,你喜欢图上的什么?相机认识菱藕。这排词语,你也能读好么?一边读,一边想,自己试试看。点名读,评: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出来了,你特别爱吃菱藕。荷塘真美啊。
3.站在荷塘边,向远处看,你又看到了什么?船队为什么要唱着渔歌呢?天色晚了,天上飘着晚霞,湖面上飘着歌声。船舱里装满了鱼虾,这场面多美呀,你喜欢么?能读好这排词语么?注意边读边想,自己练习。点名读。评议。
4.夕阳终于落山了,夜晚来临了,水乡的夜景也很迷人。出示图片,美么?看谁能凭自己的本领把这排词语读好。点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四. 连串成篇,形成积累。
1.每一排词语你们都读得很好,连起来读,你们还能读好么?请四小组分别读一排词语。读得真好听,真上口,这里有个小秘密,瞧,一、二、四排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所以读起来特别上口,听起来特别悦耳。
2.听了你们读,我也想读。师配乐朗读。我读得好么?知道我为什么读这么好呢?(边读边想)请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练习。 3.点名配乐读。(评议:停顿,想象。你读得真好,封你做读书大王)这么多人都想读,这样吧,请你离开座位,去找自己的好伙伴,你们两个相互读给对方听。读好了就回到自己的座位。都读好了么,那就请大家起立,带着心情,带着表情一起来读一读吧,会背的可以闭上眼睛边想边背。配乐齐读。
五. 示范指导,认真写字。
1.课文读得真不错,这些词语你们都记住了么?出示生字。谁能熟练地读出它们?点名读。齐读。把拼音去掉也行么?点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看来你们真的都记住了。
2.现在我出个谜语考考大家,春天头发青,秋天头发白,远看像棉花,风来起白浪,猜一植物。谁猜到了?你怎么猜到的?看看是不是它。你真聪明。
3.接下来我们就来书写这两个字,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都带有草字头?还发现了什么?对,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上下两部分要写得扁而宽。观察范字。师范写,并提示注意点。学生描红。(写字提示:人要正,心要静,一笔一画写端正。) 4. 出示田字个格“苇”,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进行范写。学生描红。
设计意图:
教师以范写,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记住生字,让他们才能比较牢固的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效果更牢。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2.了解水乡金秋十月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指导用文中词语造句,以及文中插图的说话:“游水乡”的训练,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水乡景色,幻灯片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幻灯片出示)。
金秋 烟波 水乡 夕阳 归舟 渔歌 芦苇 菱藕 荷塘 枫叶 灯火 月光
上节课,我们已跟这些词语见过面了,谁来为大家读读这些词语? 2.抽读这些词语。
3、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二、指导感悟 1.激趣促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水乡,实际上水乡美得很哪!你们还是自己坐上小舟再到水乡游一游,细心地看一看,我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介绍边读边展开想像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互说互读。 4.反馈指导。 全班交流,大体步骤为:先指名说、读,接着,通过课文插图或音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再读。必要时教师可作示范。 指导重点:
(1)第一行:通过“烟波”感悟湖面的苍茫、广阔。语速较慢。
(2)第二行:荷塘多彩明丽,摇曳多姿。语速较快,表达出兴奋之情。 (3)第三行:一幅“渔歌唱晚图”。晚霞映红了湖面,渔民们唱着悦耳的渔歌满载而归。语速稍快,抒发了丰收的喜悦。
(4)第四行:湖面的枫叶红得像二月花,湖面的点点灯光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在明亮的月光照射下,水乡更显宁静和迷人。读的时候语速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