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3:41: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行政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汇
报材料
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不少有条件的农民朋友开始掀起了迁居城里的大潮,村中居民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而党和国家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在增加,为了有效降低村级运转成本,优化班子结构,从根本上解决部分村资源少、财力弱、发展慢等问题,政府应适时地提出调整行政村规模这一决策。从11月29日起,我们利用三天时间去16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下乡走访和座谈,与当地村民及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接触,以及外地行政村规模调整的成功经验,形成以下调研报告。我们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能给县委、县政府在调整行政村规模方面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xx县行政村的现状特点
行政村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单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废除了“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应当肯定,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在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深入,面对如何加快人流、物流、信息
流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优化农村资源配置,降低农村建设及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等一系列时代课题,现行的行政村逐渐呈现出某些不相适应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行政村数量多,管理幅度偏大。xx县20个乡镇共有x个行政村,平均每个乡镇有33行政村。其中,义合镇行政村最多有69个,行政村偏多给乡镇党委和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高效领导和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
2、行政村规模小,居住分散。据统计,xx县共有x个行政村,其中200人以下的行政村就有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200-500人的行政村有x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500-1000人的村177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1000人以上的村有56个,占全县总村数的x%。并且,农户居住较为分散,房屋、闲基地等占用土地多,土地的利用率低,耕种地荒芜多,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加上外迁农户多,真正住在本村的人越来越少,如义合镇高石硷村村户口登记172人,现仅住40-50人;50多人的马川乡高焉村现在仅住几人。
3、基础设施差,共享率不高。由于村数多、财力有限,加上各部门在工作中考虑平衡需要,投入村级基础建设的经费,过于分散,使不少村的水、电、路、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同时,村与村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问题,如有些距离很近的两个村都搞了自己的村阵地建设、自来水设施、电视
信号测转台等。这种状况既耗费了本来就十分紧缺的建设资金又降低了公共设施的共享率。
4、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为谋求相对便捷的致富道路,当前村里有较高文化、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头脑、敢于开拓的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经商,况且村子规模小,人口少,大大缩小了选人用人范围,直接影响到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即使勉强配备村级领导班子,也往往存在着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科技知识低化、管理能力弱化的问题,薛家峁镇郝家山现长年居住的只有3人,有的村子常驻人口平均年龄达60岁以上,尤其是老人离世,由于人员匮乏,入土也非常困难。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领导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虽然,近年来村干部的待遇有了明显改善,但本村人口基数小,报酬还是普遍偏低,所有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活,在工作上往往侧重于“守业”,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另外,据我们调查,部分乡镇的村干部经常外出打工的占1/3还多,尤其在偏远乡镇表现更为突出。
5、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这些村因缺少集体建设资金,使村干部一般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群众面对家乡“山河依旧、面貌难改”的状况,往往失去发展和建设的信心。
6、大村比小村更加稳定。比如在农村低保、救灾救济等救助资金的评审中,部分小村往往考虑家族利益和个人关系而有失公平,相反大村却更能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尤其在每次的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