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实验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5:14: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沉积岩石学实验总结

实验二 碎屑岩物质成份、结构组分的观察及描述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在手标本与显微镜下观察、描述碎屑颗粒、杂基及化学胶结物成分的方法、步骤,从而掌握常见碎屑颗粒和填隙物的主要鉴别标志。

2、在了解碎屑岩颗粒和填隙物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学会观察和区分四种胶结类型。 二、实验内容

C—Ⅰ—1:石英(自生加大)燧石、粘土岩岩屑。胶结物硅质为主,少量铁质,胶结类型:孔隙式胶结。

C—Ⅰ—2:斜长石(绢云母化)、微斜长石、黑云母(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白云母、绿帘石、石榴石、粘土岩岩屑、玄武岩岩屑、燧石、不透明矿物。胶结物主要为沸石,胶结类型:孔隙式胶结。

C—Ⅰ—11:海绿石颗粒与胶结物。胶结类型:孔隙式胶结。

C—Ⅰ—12:斜长石、微斜长石、正长石(强烈高岭石化),部分长石具再生加大现象。胶结类型:孔隙式胶结。

C—Ⅰ—22:胶结物为硬石膏与方解石(嵌晶结构),胶结类型:孔隙—基底式胶结 C—Ⅰ—5:胶结类型:镶嵌式胶结。 三、实验报告要求

在全面观察和掌握上述实验内容的基础上,

选择三块薄片, 素描不同类型碎屑颗粒,文字说明碎屑颗粒的形态、大小、磨圆度和主要鉴别特征;同时绘图说明填隙物类型特征和砂岩胶结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