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4:50: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五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与测评
案例 1
调整中层干部的困扰
原来在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担任副处长的李维华最近调往由局主管的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担任主任职务。由于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原属政府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从政府系统中分离出去,但其职能并没有什么变化,任然代表政府管理着社会公共事务,级别也依旧是正处级事业单位,编制内工作人员基本工资也依旧接受财政拨款,人事任免权属于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中心正副主任均有局里委托,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越来越少地干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但政府还是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以使其向神会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就是一种必然的制度安排。虽然中心从政府系统内分离出来了,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其可以完全不管了,从职业准入标准到证书的发放,政府还保留着关键性的权利,中心只是代表政府管理一些事务性的工作而已。但他又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机构,政府如果离开了他,这一领域的很多工作就无法展开,仅仅管理众多的鉴定站和鉴定所就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如果管理不到位,政府制定的哪些规定就将形同虚设,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因此,他是落实政策宏观调控的重要一环。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决定把年富力强的李维华派去主持中心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其卓有成效的努力,,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有新的发展,落实政府的管理意图。 李主任是一个务实的干部,到任后首先花精力熟悉各方面的情况。从业务看,中心的工作并不太复杂。中心正式编制人员有 25 人,此外还有 10 个聘用人员。中心的组织机构图和各部门职责见附件一和附件二。除了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外,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来说,比较复杂的工作是指导和管理 30 多个下属机构,及职业技能鉴定站,或所,,注入美容美发鉴定站,烹调技能鉴定站。摩托车维修鉴定站,车床技术鉴定站,汽车维修鉴定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李主任认为要做好中心的工作,必须对中层干部做好人事调整。因为他发现中心的一些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认真地执行,有的干部对业务不太熟悉,有的缺乏领导团队的能力,或者部门之间的协调很困难,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不高,有点得过且过的样子。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层干部的配置存在问题。因此,李主任决定在自己上任后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进行人事方面的调整,当然,不能仓促行事,李主任在机关呆了不少年头,明白首先要稳定军心,否则就有可能适得其反。他一方面继续摸底,保持低姿态,另一方面认真思考采用什么办法才能顺利进行人事调整工作。三个月过去了,李主任对各方面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好的把握,自己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他认为时机成熟了,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于是李主任找到两个副主任老张和老何,谈了自己的想法,两位副主任均表示支持。在一次中心办公会议上,李主任把中心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摆了出来,并谈了自己对人事安排的想法。这明显是一次吹风会,让大家心中有数。但至于如何调整,李主任没有一套先成的方案。
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这次会议后。综合部的邵主任便放出风声,说自己要到知道管理部去了。谁都知道,在各个部门中救赎之道管理部的“权利”最大,因为它管理着30 多个鉴定站,所,,工作时间相对来说更有弹性,而且可以经常在各个站,所,之间巡查,社会联系面广,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明白还有一些灰色地带。这是让李主任很气恼,组织没人任何的正式安排,就拿自己的主观愿望说出来,明显是在想组织要挟,欲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上级。其实,几个月下来,李主任对邵主任的工作能力和作风是有很大看法的。他能力不强,但自我感觉却良好,经常在同事中吹嘘自己,而且还喜欢为自己争功劳。他对待不下则盛气凌人,动辄指责。很多时候,
21
同事们对他是敬而远之。多次年终考核同事们都对他有较大意见,而他自己却总想争先进。当然,有一点他明显比别人强,就是口头能力表达好。刚与他接触的人往往会认为他人才难得。正因为这点。她于市劳保局主管职业技能工作的培训处关系比较好,胡处长好多次在李主任面前表扬他,并暗示要多发挥其作用,所以他才如此有恃无恐,公开表示要到指导管理部去。而李主任这次要调整中层干部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要把一些年富力强的人调整到关键岗位上去,对一些能力平平的人则强调离原岗位。对邵主任,不仅李主任有意将其实质,另两位副主任也有同样的意思。但面对其咄咄逼人的姿态和上级的压力,李主任感到还真有些棘手呢。
讨论题:
请请根据上述材料为李主任解决难题。
22
专题六 人力资源激励发展与保障维护
案例1
公费出国考察“考察”到什么
笔者有一位公务员朋友今日从雅典等欧洲城市“考察”回来,笔者和几位好友为其接风,闲聊之中这位朋友谈起一件“趣事”:他们单位,正厅级行政机关,所组成的考察团在欧洲考察时,竟然多次邂逅本省的几个考察团队。颇为巧合的是,遭遇的地点要么是在希腊著名景区,要么是在奥运赛场。另一位曾经多次到美国,加拿大,西欧国家考察的朋友表示深有同感,他在上述国家考察学习时,经常可以碰到国内的考察团,其中尤其是以在旅游景点和购物场所居多。
干部公费出国考察制度实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的,其目的是“让干部出去看一看,找一找差距,思想开通一下”,邓小平语,。然而从 1990 年代初起,公费出国考察一变成党政部门干部的一种福利,承载工作表项奖励,休假等性质。 在我国,干部公费出国考察每年花费 300 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年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有的在城市区,局级干部个人出境津贴每年平均达到 2 万-5 万美元。
300 亿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根据中纪委的统计,这笔 300 亿美元的稿费消耗,基本上可以解决到全国 32-35 个贫困地区 5000 多万名农民和县乡镇居民进入初步小康阶段问题,能兴建两组长江三峡特大工程,能初步解决南水北调所需费用,能增加培养 300 万受过高等教育的各方面人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上有数千万人口仍处于贫困线上,把宝贵的外汇用在变相出国旅游之上,想来不禁令人心痛。
我国干部公费出国人次十分庞大,据公安部,外交部统计,2003 年共批准发出赶不赢共出境通行证和护照 21 万本,出境 4373600 多人,其中到香港,澳门特区为 3168400 人,到国外为 1105200 人。2002 年干部处境 5046400 人次。2001 年为 4417200 人次。
出境经费严重超过控制标准。据统计,1998 年以来,地方干部公费出境开支超过指标 3-4倍,如,1998 年指标为 50 亿美元-52 亿美元,实际开支 280 多亿美元,2000 指标为 65 亿美元-70 亿美元,实际达到 320 亿美元,2002 年更达到 350 多亿美元,2003 年是 306 亿美元。
以上数字均为可统计到的数据。如果加上其他途径报销开支等未知因素,则实际数字还要增大。
干部公款出国,名以上无非考察,学习,研讨等,但实际上,不少考察团“借考察之名,行吃喝游乐之实”,有的考察为辅,游玩为主。关于这一点,从考察团的在国外的行程和时间安排不难看出,多数人安排在各大城市,各观光景点之间,接待考察人员的是专业的旅游公司,而非政府机构,大型企业或民间机构。整日与他们打交道的是导游小姐,而不是专业学者或者政府官员。他们考察的是名胜古迹或者风土人情,而不是先进技术更或者管理成果,他们回国后谈论最多的话题不是学习收获,而是何处的风景最优美,何处的宾馆最豪华,何处的娱乐最疯狂,甚至的何处的小姐最性感。何处的赌场最刺激等等。
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干部甚至借出国考察之机贪污受贿,或者探查地形,转移赃款,预留后路。同时,由于有机会公费出国考察者多为各部门,各单位的负责人,他们一走十天半个月,势必影响正常工作。有的单位领导人依个人好恶决定出国人选,干部意见很大,影响内部团结。有的单位干事业没钱而出国旅游有钱。所有这些,都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反感和强烈不满。
23
正是由于干部公费出国人员多,消耗大,能给到达地区带去丰厚的旅游以及相关利益,不少国家已经将中国干部公费旅游作为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凡为中国干部办理入境手续,都给与方便。
针对干部公款出国存在的诸多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曾三令五申加强管理,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整治效果并不明显。笔者以为,矫妄不妨过正,治滥需用重典,除非是必要的外事活动,其他公费出国一律喊停。为严格管理公费出国,不妨在中纪委,监察部下设专门机构实施具体的监督和审批。
讨论题
请你谈谈针对借出国考察之名搞变相旅游的治理之道。
案例 2
江苏泗阳县万人公选“最差” 公务员
小县城-----敢为天下先
素有中国八大名酒之一洋河大曲的产地江苏省泗阳县曾因汉墓发掘的考古价值而名声大振,今年初,又因在国内首次公选最差政府官员,再次声名远播。
江苏泗阳县隶属于1996年新设立的地级市宿迁市,距离省会城市南京有180公里。全县总面积1832平方公里,拥有25个乡镇,是一个总人口1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万人的贫穷农业县。即使在泗阳县城也看不到高楼林立的街面和宽阔笔直的大道,几乎看不到出租车,满街跑的人力三轮车也鲜少有人坐:街上行人无几,商场冷清,一派寂寥,嗅不出一点现代气息。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不显山不露税的地方,却“敢为天下先”地举行了一次“不低于八级地震”的特殊的行风评议活动。
2003年元月6日上午,在位于泗阳县城中心的泗阳影剧院,召开了一个有近4000名政府人员参加的大会,并用电视向20个乡镇进行现场直播。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和县政协四套班子的领导全部出席。如此隆重的大会,内容只有一个,就是公布2002年泗阳县评议政府部门和官员的结果。
这次被媒体称为万人公选“人民不满意的执法单位”和“人民不满意的执法官员”的活动,在泗阳县被称为“经济软环境建设与管理行风评议活动”。这样的活动泗阳县近年来每年要进行两次。
此次评议活动从2002年11月初开始,到12月底结束。全县执法和经济、价格管理等19个部门和下属的118个科队所,以及这些部门1103名执法人员是重点评议对象。与以往不同的是,过去只评议各个政府部门,这次把执法人员个人也列为了评议对象。
此次评选收回的评议票数达8000余份,其中“高票当选”为最差的政府部门有两个,最差的政府官员9名。两个政府部门是哪个部门?9名官员是谁?谜底一直没公开。后据此次活动组织者之一,泗阳县监察局王业刚副局长接受某记者专访时才透露,被评为最差的两个政府部门,一个是县城建局城建管理监察大队,另一个是县地税局王集分局;人民最不满意的9名政府官员有县公安局、县交巡警队等的工作人员。
此次评选还评出好的和处于中间的部门和个人,其中人民最满意的单位有5个,分别是县国税局众兴管理分局,县供电局裴圩供电所、县工商局王集分局、县交巡警二中队、县公安局八集派出所;人民最满意的政府人员共17名。处于中间、不满意率较低的政府人员有10人。
行风评议结果出来后,对评为人民满意的单位和工作人员,泗阳县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对最差的单位在元月6日的大会上通报批评,对单位领导由上级进行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讨;被评为最不满意的9名工作人员则要待岗半年,减薪9成,写出书面“整改措施”,接受检查的处罚,学习期满后有纪检和各单位跟踪考察后再工
24
作。另外处于末位的10人则通报批评,要求他们提出整改意见,写出检讨。
然而,最好和最差政府部门,官员到底是多少票当选的,泗阳县有关部门始终没有向公众提供这方面的统计数据。
用泗阳当地民众的话来说,此次评选“掀起的风浪不亚于十二级台风,引起的震动不低于八级地震”,也“震出了”各方的不同心声。
一、组织者------阳光操作,可怜天下“父母心”
泗阳县监察局内有一个“软建办”-----全称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与管理办公室”,隶属监察局,是宿迁市的独创。据“软建办”主人,同时也是该县监察局副局长王业刚介绍,“软建办”的工作职责是受理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投诉,查处破坏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人和事,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等。
王业刚副局长是资深中共监察官员,这次震动内地的“行风评议”就由他领头具体指挥操作,据介绍,身为地方父母官的泗阳县委和县政府主要领导整天都在琢磨,怎样改变泗阳县的投资环境?偏偏泗阳县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等“硬件”相对较弱,于是想在“软环境”方面做文章。正如王业刚所说:“穷则思变!苏北硬件条件先天不足,要加快发展,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来弥补硬件环境的不足。”
开展行风评议,就是泗阳领导们找到的一个重要的“开展经济软环境的建设与管理”的手段,希望借此加强执法部门与经济、价格管理部门的行风建设。泗阳干部理解“软环境”好与不好,一个重要方面就表现在执法和经济、价格管理部门的作风怎么样。用王业刚副局长的话说,泗阳县的行风评议活动是在阳光下操作的:
评议对象:2002年11月,由泗阳县政府动议,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纪委和监察局指导下,由县监察局“软建办”周密计划,具体操作的万人评议“人民不满意的单位和官员”活动拉开帷幕。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物价局、工商局等全县所有19个执法部门和经济监管部门中与民众直接打交道的118个重点科室,以及1103名官员被确定为评议的对象,随后,1103名官员的姓名、职务、执法范围连同照片和编号,分批在媒体正版公布,在电视台播出,同时还被做成三本小册子,印制了2000份,免费发送到全县的外商和投资者手中。
评议内容:主要是“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包括评议对象思想解放程度,理解开放搞活发展经济政策是否到位;对投资人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办事质量如何,对客商的投诉处理如何;被评议单位和人员是否有“吃、拿、卡、要”等行为。王业刚说,以往的行风评议都是评单位、部门,从未评过个人,这次“创新”直接评到个人,就是要“动真格”。
评议范围:8000多人的评议范围是这样划分的,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占5%,外籍客商和投资者占30%,企业和个体工商代表占15%,执法经济管理部门的服务对象占30%,普通群众占20%。
评议小组:评议过程中成立了16个评议小组,又有被评议为部门的19位人员作为监督人员分到各小组。评议按区域进行,即由某一个地区参评人员评议当地的执法部门和人员。每天测评完的票封口后,工作组和监督人员都要在封口处签字。
统计:2002年12月中旬,有关部门花了大约一个星期对测评票拆封统计。具体由纪委牵头,统计局人员操作,司法公证人员现场监督,对被评为最差部门和个人的票,再次进行了人机核对。
结果公布:2003年1月6日,泗阳县政府专门召开有县四套班子和全县4000余名官员参加的会议,当众公布评选结果和处罚决定,会议不仅在各乡镇设有分会场,还通过泗阳电视台向民众同步直播。
“软建办”的办事员胡浩参说,此次评议因为直接牵涉到个人,他们在每一个环节的计划和执行中格外严谨。为了确保公正,他们别出心裁的进行“对口评议”,即私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