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5:57: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活动地点的选择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一般来说,应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专用教室。
(三)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教师在进行学生的学习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努力使所有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都能有所进步。
2.正确处理好教师的示范、讲述与学生的自主活动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舞台。
3.充分利用学生内部人际关系及学生群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技术活动中的分工与合作,恰当地利用竞争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观摩与学习。
4.从所在地区、所在学校、所教班级、所教内容出发,突出技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5.注意指导过程的创造性和指导形式的多样性。应通过积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
6.发挥多种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作用。在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劳动与技术教育,以提高指导效果。
7.必须控制好学生的劳动强度,做好劳动保护。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合,确保学生学习的安全性。
8.注意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开发新的资源,尤其要注意各类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四)教学材料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教具、学具等。 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也为了学生能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同时也为了在现有的国情下使劳动与技术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应当就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编写教材。
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征,反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教材的可选择性。
教材内容选择的原则主要有: ——体现劳动与技术学习领域的特征 ——便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技术探究
——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方法与能力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经验基础 ——对教师和学生同时兼有拓展和挑战意义
教材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技术课程的特征组织学习内容 ——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注意加强劳动教育,整合各类教育目标 ——充分考虑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利于组织学习活动
——具有多学科的综合视野,注重各方面、各项目内容的联系与整合 ——体现一定的开放性和拓展性
——图文并茂,表达形式多样,易于学生阅读理解 ——注意安全教育
提倡因地制宜,师生共同收集和利用当地一些材料,自行制作教具、学具。 (五)基地和设备
因地制宜地安排与落实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专用教室或场所。专用教室的建设应尽可能考虑到功能的整合,考虑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专用教室应配备基本的仪器、设备、工具,同时要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如医药箱、灭火器、安全用电设施等)。
专用教室既是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场所,也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成果的展示场所。要充分利用专用教室的墙面、园地和陈列橱窗,进行富有劳动与技术教育价值的方案设计,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应当多渠道解决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设施、设备、仪器、工具的配置问题。设施和设备要登记造册,专人维护和保养。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安全检查。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心”或基地。“中心”或基地的建设应当注重项目结构的优化,注重多方面功能的良好发挥,应当以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事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宗旨,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效益。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种。考核的结果应当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
(二)评价内容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目标的整体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知识的学习及其应用、设计与操作技能、实践与创造能力、学习的成果质量等。在全面评价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可采取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等多种方式。要吸引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积极参与评价工作。
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 评价应当删繁就简,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作品评定、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专题活动、日常观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
六、课程管理
(一)学校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管理
高度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明确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管理责任,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组织与实施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组织实施。
根据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结合本校实际,落实课程计划。积极、稳妥地组织学校教师和相关人员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使其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上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采取多种途径配备好专兼职师资和教学辅助人员,并保持兼职师资的相对稳定性。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劳动与技术教研组(或中心教研组)。
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参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训与进修活动,促使劳动与技术课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妥善管理和科学使用劳动与技术教育专项经费。同时,学校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辟筹资源道,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
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基本设施和设备及其专用教室与场所的建设。可因地制宜建立多种形式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中心)。
(二)教育行政部门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程实施的管理,确保作为国家课程内容之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同时,优先考虑开设相应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方课程。
加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督导工作,把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情况列入考核学校的内容之一。对于不执行课程计划,用其他教育内容取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象,应严肃处理。 多种渠道筹措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经费,以保证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正常运行。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设施和设备的采购管理,从实际出发进行多种形式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中心)的规划与建设。
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有关高等院校和教师进修部门参与劳动与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加强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科研和教研工作的领导,县以上教学研究部门要配备教研人员,并积极组织教研活动。
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基金,以支持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科学研究,促进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发展。
(三)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学校是公共教育的主要机构,蕴藏着丰富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各学科的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教学,渗透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因素;学校可能拥有的工厂、农场、田地,是得天独厚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场所,应当得到有效规划和利用;学校的树木花草、建筑、橱窗以及教室的墙面、园地等的布置与维护,可以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体验;此外,学校日常生活中的清洁卫生工作,教学具的收拾和整理,课桌椅的修理都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益资源。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亲应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最早的老师。在小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家政常识以及最初的职业了解等方面的学习中,家长具有重要的使命。家庭生活中的洗涤、整理、小物品采购等都是富有劳动与技术教育意义的活动,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真地参与,并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生活中发生管道泄漏、器具损坏、家禽家畜栏破损等现象时,这也正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良好时机,家长应该打消顾虑,放手让孩子去参与、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社区是学生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当地社区所拥有的科技文化场馆、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区组织、知名人士、名胜古迹、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资源。在农村,果园、农场、花木基地等都是天然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应当得到充分挖掘;在城市,科研机构、高校、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人员及先进设备更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一支力量,应当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其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潜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