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当代散文在高中语文中的教学现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6 2:37: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中国现当代散文在高中语文中的教学现状

作者:陈章照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9期

摘 要:中国现当代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目前来看,现当代散文教学达到的实际效果却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存在不小差距,无论是在教师“教”的层面,还是学生“学”的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旨在结合高中散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尝试性地探究一种对话式的散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现当代;散文;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散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制订的新课标中对必修课程的学习要求中明确了学生应“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表现手法。”[1而在此其中,中国现当代散文以其特有的真情实感和丰富的表达方式受到教材选编者的青睐,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教材为例,这套教材共有五册必修书目,79篇课文,入选的中国现当代散文篇目(此处指广义散文)就有14篇,包括《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荷塘月色》等,占据所有必修篇目的17.7%,可见中国现当代散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一、高中现当代散文的总体教学目标

与课文编选占据的大比例相呼应,对现当代散文的考查在高考中也备受重视,有研究者针对2000年至2014年全国卷、北京卷、天津卷等16套共240份高考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选文情况进行了统计,仅有9份试卷考查了小说文本,其余均为散文。一方面原因是由于现当代散文的文体风格特点与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材所要求的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标准相契合,另一方面,受到试卷版面等原因影响,相较于小说、戏剧等文体,散文更易于在可允许范围内进行删减,而不至于造成故事情节缺失、情感脉络脱节等问题,因此,现当代散文就恰如其分地成为高考试卷青睐的现代文阅读选文对象,至于它的考查重点,以2018年教育部公布的高考大纲为例,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为“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与新课标的“评价建议”也相一致,可见,当前对于现当代散文文本的阅读、教学、考查,其目的本质上都是一以贯之的,即是围绕着新课标指出的课程基本理念,让学生在学习鉴赏过程中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出发来与文本产生互动联系,由此学会对现当代散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充分感知散文作者的思想内涵、文化意蕴和审美表达。

二、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现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现当代散文教学达到的实际效果却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存在不小的差距,无论是在教师“教”的层面,还是学生“学”的层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在教师层面上,一是教学模式固化。大部分教师受到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尽可能抓到得分点,更注重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散文教学过程更像是一场考点模拟演练,不自觉“肢解”了生动的散文美篇,而陷入传统教学的熟套,譬如最为常见的“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分析文本结构和思想内容——归纳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这样一个固定思维模式,忽视了现当代散文丰富的艺术张力,相应地学生也就容易局限于教师提供的标准化鉴赏环境里。二是教学理解偏差。虽然新课标实施十几年了,其基本理念已逐渐被教师们所接纳,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还存在误读,在教学思维的吸收转化上还不够深入,往往表现出与教学模式固化背道而驰的另一个极端,即脱离文本进行主观化解读。新课标提出在阅读鉴赏过程中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2],但这种开放性是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而部分教师却片面化地将学生对散文文本信马由缰的理解当成个性化阅读。在学生层面上,一是学习兴趣不高。相比于小说、戏剧等故事性较强的文学体裁,散文似乎一直都不受高中生的青睐,这既与散文本身的文体特点有关,也和学生的兴趣心理有关。虽然教材编选者已尽可能地兼顾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等综合性需求,选用的也多是鲁迅、巴金等散文大家的名篇,但是相应的,这些作家所处的复杂环境与现今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甚远,饱含了时代背景和民族记忆的深沉积淀,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加之快餐式阅读习惯的侵袭,学生难以在沉下心来在作品中达到预期的阅读感受。二是课余储备不足。受到高考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往往把古诗词和文言文作为教学重点,对散文的教学则基本满足于完成指定动作,而散文鉴赏水平的提高又绝非是仅仅学习完十余篇必修课文所能够达到。例如《荷塘月色》一文,很长一段时间,以钱理群为代表的学者们就主张以社会历史批判的方法来理解其思想主题,认为朱自清创作这篇文章是基于当时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表达内心不知何去何从的犹疑和彷徨,而进入新世纪以后,又出现了以西方哲学思想、伦理学观点等不同切入视角的审美观点,这些都绝非是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可以尽数吸收的,其丰富的意蕴内涵还需要通过拓展阅读面接触作家同一时期的其它散文作品和同一时期其它作家的散文作品来加深感悟和理解。 三、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方法探究

综上所述,新课标指导下的现当代散文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和作品之间的一个对话交流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学生和教师处于相对平等的位置,以散文作品为媒介进行情感互动,教师对学生起到的更多应该是点拨、建议的作用,而非占据散文阅读过程中的话语霸权,只有在这样对话式的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反映在具体教学方法上,可以从四个阶段进行设计。

第一阶段,引入情境。散文大多都是作家在特定时代环境下的心灵创作,要读懂文章,对于创作背景的介绍必不可少,教师应在教学时适时引入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例如《故都的秋》一文,明明意在颂秋,为什么一开篇就奠定了落寞萧索的基调?联系到其创作于国民党白色恐怖弥漫之时,就能理解所谓秋的“悲凉”其实正是特定时代背景在作者内心留下的阴影。同时,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散文题材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入方式,譬如《荷塘月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等写景抒情性散文,可以利用多媒体或生动的语言为学生呈现不同的情感基调,在氛围营造中更贴近地感知散文情境,而《小狗包弟》等叙事性散文,则又可以借由现实生活的例子,充分发挥自身情感体验,让学生可以更感同身受地贴近文本,融入语境。

第二阶段,走进文本。中国现当代散文情感真挚、意蕴丰厚,而有效的朗读教学则能够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更快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首先是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朗读,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进行独立理解,形成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尝试性地总结出自己的思考感悟;其次是课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感悟和问题探究,例如《囚绿记》一文,可以在朗读过程中通过寻找写“绿”的句子来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脉络,从而引发共鸣;最后是课后,课文讲解的结束不应是散文教学的完结,应在学生摆脱了对文本不成熟、不完整的初步认识后,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深入品味真挚动人的语言之后深邃含蓄的主题思想,由此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感知。思想感情和艺术表达高度融合是散文的一大特征,所以在散文阅读的过程中,绝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而这一审美把握的关键切入点即为作者的叙述语言,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透过文字表面传达出的人物、景象、事件等来发掘更深层次的思想内蕴。譬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可谓是语言精辟和思想厚重相融合的代表,其结尾处“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一句,仅“淡红”、“微茫”二词,就别具匠心,表面上看虽均为弱化性词语,但蕴含的却并非消极、否定的感情色彩,而是暗藏着革命者在举步维艰的斗争环境下从未消逝的决心。此外,引导学生细化品读作家的个性化语言也是一大重点,要在把散文作家作为一个“时代印记”的同时也注意到其作为普通“个体”的性格禀赋和人生态度,充分做到既要“论世”也要“知人”,这样才能更加完整地透视散文作者的艺术创作过程。

总之,要进一步改善中国现当代散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需要在教學实践中继续摸索和研究,真正建立起教师和学生在散文教学中的平等“对话”关系,由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陈章照(1969.4),男 汉族 福建福清人,本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福清市宏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