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最新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3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43: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表内乘法(二)例5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多角度观察的过程,理解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 二年一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师:指名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 问题:租这辆车是能不能坐下?

设疑: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这个问题吗?

根据题目里的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你能求出什么? 你能口算吗?

教师指出:现在能直接求“坐得下吗?”缺什么条件?

教师说明:对了,只要知道客车有多少个座位,和总人数进行比较,就知道能不能坐得下,那么,客车有多少个座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出示座位图

(1) 仔细观察座位示意图,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你自己试着做一做,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再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出示学习提示:

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并把想法在图中表示出来。 完成后到小组中去交流自己的想法。

每一小组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说清解题思路。

(2)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应板书。(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解题的思路) 预设1: 4x7+5=33(个)

预设2: 2x7=14(个)2x7=14(个)14+14+5=33(个) 预设3:: 2x8=16(个)2x8=16(个)16+16+1=33(个) 预设4:4x8+1=33(个) 预设5:8x4+1=33(个) 预设6:7x4+5=33(个) 预设7:5×8-7=33(个)

(3)看到这么多的解答方法,我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老师把大家的解答方法分成两类,一个是横向观察,一个是纵向观察。正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3、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知道学生和老师一共有32个人,客车有33个座位,现在你知道客车能坐得下吗?

引导学生比较32个<33个,能坐得下吗? 4、回顾检验。

(1)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先找数学信息,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需要多少座位,再求出客车有多少座位。

(2)用到了哪些方法?

运用到了画图的方法帮助我们分析题意。 (3)怎么知道是否能坐得下?

用一共的人数和客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2、数学书85页第3题。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3、数学书85页第6题。

指名读题,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数学信息(每节车厢需要6个轮子)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

4、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观察角度不同,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