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8)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54: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8年高考题】

(2018·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 C.云杉林带 【答案】1.A 2.C 【解析】 精准分析:

B.高山草甸带 D.山麓草原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具体考查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本题组考查学生区域综合能力,判断出云杉林是天山谷地降水多而形成的,再根据图示信息及问题解答即可。

(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6~18题。 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A.①②

②减少径流 B.②③

③沉积泥沙 C.③④

④降低风速 D.①④

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答案】16.A 17.D 18.C 【解析】 精准分析: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选项正确。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水土流失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具体考查黄土高原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水库冲沙的最佳放水方式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江苏卷)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9~10题。

9.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 C.地下径流

B.植物截留和蒸腾 D.转化为固态水

10.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D.荒漠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9.B 10.B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小流域的水循环环节和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 【试题点评】

易错提醒: 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环节判断,注意观察冰雪冻原的位置,并判断冰雪冻原的降水特点,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可知不会形成冰雪,再结合该地海拔高度段植被丰富这一特点,来推断该小流域水量支出的主要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