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论文大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39: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论文大赛简介

发布日期:2014-03-11 08:00:00

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及“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具体要求,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决定于2014年举办第五届“中国移动校讯通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以下简称“论文大赛”)。

一、参赛人员范围

全国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者。 二、活动时间

论文提交时间:3月18日-9月10日 投票支持截止时间: 9月10日 省级评审时间: 9月10日-9月30日 集中报送时间: 10月8日-10月9日 全国评审时间: 10月10日-10月25日 全国颁奖大会:11月上旬 三、参赛要求

1. 活动主题:应用整合与协同创新?教育信息化之路

鼓励全国各学科教师及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工作者结合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深化教育技术理论研究,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反映广大师生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研究

区域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研究;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模式研究;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的政策与措施、研究与实践、成果与反思;区域性教育信息网络平台、教师研修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和策略研究;区域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区域协作教研、协作教学的实践研究等。

(2)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分层教学、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新与深层应用研究、评价研究、案例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智能评价系统研究;基于虚拟社区的校际协作研究;学生电子档案袋的评价研究;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与教研究;基于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智慧课堂等展开的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研究;以MOOCs、微课程和翻转课堂等为代表基于网络展开的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3)教育信息技术促进师德修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校长信息化素养和领导力研究;教师信息素养与技能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研究;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能力培训研究。

(4)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推动

学科工具和平台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意识与能力研究。

(5)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与共享研究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研究;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学习网站、网络学习课程、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探究性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研究;少数民族双语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移动学习终端的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专题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研究;职业教育资源体系建设及其支持教学服务研究。

(6)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创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和战略研究机制研究;推动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改革教育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研究。

(7)在线教育研究与实践

在线教育平台、网站构建研究;在线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在线教育游戏研究;在线教育发展与挑战研究;在线教育质量与评价研究。

(8)三通两平台的研究与应用

“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9)“校讯通”对协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 (10)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与学校教育现代化研究

新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技术等)在数字校园中的应用研究;数字校园的文化建设、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

(11)教育游戏的基本理论、设计开发以及应用 (12)社会化软件的应用

基于QQ、博客、几何画板、统计软件、微信、模拟软件等的研究与应用。 (13)平板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研究 (14)数字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15)新技术对教育变革的研究

数字化学习技术与环境研究;基于平板电脑、1:1数字学习、虚拟学习环境等技术与理念的智慧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云计算、大数据对教育的深层次变革。

(16)不限于以上内容,其他与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有关的内容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2. 征文要求

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要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文章字数在3000—15000字(含图表)。应包含题目、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文中引等。不要在论文里写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等联系方式(范文见大赛专用网站http://lunwen.jiaoyu.139.com;http://www.webcet.cn)。

3. 投稿方式

本次论文大赛采用在线投稿方式,参赛教师直接将论文提交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或登录各省移动公司校讯通平台,通过链接进入到论文大赛专用网站。首先进行注册,填写个人真实信息:作者姓名、单位(全称,可参考学校公章)、联系电话、电子邮件、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注册后提交论文,每人只能提交一篇论文,提交后不能修改,投稿全程免费。注意:通讯地址务必要填写详细、准确,以便于获奖证书和论文结集发表后样刊的顺利邮递。

4. 参赛作品资格审定

(1)有明显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评资格。

(2)严禁抄袭行为,一经发现,直接取消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

批评。 (3)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从未在任何报刊等媒体发表的原创稿件。如有剽窃或抄袭行为,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作者需保证稿件及各种说明、引言等无任何法律纠纷。 (4)不符合作品形态界定相关要求的作品,直接取消参评资格。 四、评审和报送方式 1.论文大赛将组织省级评审和全国评审。各省级电教馆负责组织省级评审。省级的评审标准、评审细则、获奖比例、奖项设置由各地电教馆自行确定。中央电教馆制定全国评审标准(见附录),负责组织全国评审。 2.大赛组委会为各省级电教馆配备一个单独的账户,9月10日,各省级电教馆用该账户可登陆FTP平台下载各省参赛论文,组织省级评审。省级评审后,各省级电教馆按规定时间集中报送20-50篇论文参加全国评审,要求报送的论文中,一线教师的论文数量须占到90%以上。 五、奖项设置和论文发表 1.优秀组织奖:根据各地电教馆和学校宣传、组织情况以及投稿数量,组委会评出若干优秀组织奖,优秀组织奖评选对象包括各省电教馆和学校。 (1)省电教馆优秀组织奖具体评选规则: 指标 各省参与“活动”的论文数量 各省获奖数量 各省组织工作情况,如宣传组织、严格评审并及时报送全国评审论文等 各省投票数量 (2)学校优秀组织奖具体评选规则: 指标 各学校参与“活动”的论文数量 各学校获奖数量 各学校组织工作情况,如宣传组织等 各学校投票数量 权重 0.3 0.3 0.2 0.2 权重 0.3 0.3 0.2 0.2 2.优秀论文奖:根据专家评审和网上公众投票,共设置一等奖100名、二等奖200名、三等奖300名、优秀奖若干。在评审结束后将召开论文交流及颁奖大会(另行通知),向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和会议礼品。 3.论文发表:部分获奖论文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专刊形式结集发表。 六、组织工作 1. 组织领导 “论文大赛”由“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组织委员会”领导,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基础教育二司指导,中央电化教育馆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联合主办。 “论文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设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2. 活动详情查询 活动详情查询请登陆以下各网站查询: 论文大赛专用网站(http://lunwen.jiaoyu.139.com); 中央电化教育馆官网(http://www.ncet.edu.cn/);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官网(http://www.webc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