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养生大智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13:17: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条“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也与食物的腐烂变质有关。在那个时代,任何祭祀典礼都要用到“三牲”。所谓“三牲”,其实就是猪肉、牛肉和羊肉。而这祭祀典礼用到的“三牲”,一定要在祭坛上放置到第二天才可以被拿下来。此时,孔子的建议是,迅速地把这些祭祀用肉吃掉——千万不要等到第三天。 二不吃没有把握的食物

这一点,集中表现为这十二条规矩里的第五条和第六条。

先看第五条:“沽酒市脯,不食。”“沽酒市脯”,指的是从街市上买来的酒和熟肉、干肉。在孔子看来,从街市上买来的酒和熟肉、干肉是不能吃的。为什么呢?从街市上买来的任何东西都是不能让人完全放心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这街市上买来的酒肉,谁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啊? 再看第六条:“失饪,不食。”“失饪”指的是烹饪的火候不足或者过头了——也就是说,这食物没有熟、夹生、熟过头了,在孔老夫子看来,就都不能吃了。 三不吃不应时的食物

“圣之时者也”,是亚圣孟子对于孔子饮食规矩的称赞。意思就是说,吃任何食物,都要注意节气时令和具体时间。这一点,集中表现为这十二条规矩里的第七条“不时,不食。”

这里的“时”,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日三餐的具体时间;二是指具体的时令节气。

也就是说,在孔子看来,一日三餐,都应该按时按点,只要没有到吃饭的时间,就绝对不应该吃饭。此外,一定要注意食物的时令节气。已经过了季节的蔬菜、瓜果就不能吃了。

四不能饮食没有节制

饮食要有节制,这也是孔子教给我们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饮食经验。

先看第八条“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里的“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这里的“气”就是主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餐桌上面,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非常的诱惑人。但在孔子看来,还是应该很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绝对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

中国的传统中医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用五谷为养生,用五果帮助五谷养生,用五畜来补益养生,用五菜来充实养生。在这个饮食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以五谷为主,而各种肉食品,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很好的辅助而已。正是因为如此,作为辅助的肉食品,是完全不应该超过居于核心地位的以五谷为主的主食的。看看现在的人们,年纪轻轻的时候天天大鱼大肉地吃着,等到

人到中年的时候又完全变成了一个素食主义者了,每天减肥啊瘦身啊的。到头来,身体垮了。您说这不是自己找病么? 再看第九条“不撤姜食,不多食。”意思是说,每次餐桌之上,都必须要有生姜吃,但是每顿饭都不能多吃生姜。生姜的主要功用有三:一是祛湿,二是解毒,三是调味。时至今日,民间仍然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和“早上吃点姜,百病都消亡”等说法。由此看来,生姜是个好东西。但是,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多吃。但是“物极必反”,作为一味刺激性非常强烈的辛辣调味品,生姜吃多了,对人的身体也是非常不利的。

再看第十条“不得其酱,不食。”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孔子那个年代,还没有我们今天说的“酱油”。因此,那个年代,不管是做饭还是做菜,都只能是用白水蒸煮,蒸煮的时候放上一些盐巴而已。故而,当时的人们在吃肉的时候,就一定要放上些各式各样的酱。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得其酱,不食”的由来。在孔老夫子看来,不同的食品要适量搭配与其匹配的不同种类的酱之后,才能食用。 五不能缺少饮食礼节

第十一条“割不正,不食。”关于“割不正”,现在又以下几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说肉割得不方整;第二种解释是说古代宰杀猪、牛、羊时,要按照一定的规范、部位来宰

割,不那样做,就是“割不正”;第三种解释是说要先割后切,如若直接用刀切就叫“割不正”。

再看最后一条“食不语,寝不言。”吃饭也好,睡觉也罢。凡是吃饭睡觉的时候,就都不要说话。其实也不是绝对不说,孔子的意思是,吃饭的时候说话,一很不文雅,二很不卫生,三也不利于消化。故而还是少说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