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七图文表文转换实战演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2:4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七 图文、表文转换

1.认真观察下面的坐标曲线图,按要求答题。

(1)请概括出人类能源消耗比例变化的趋势。

答: (2)这一变化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图表反映的对象,从曲线图中看,它包含了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等多个对象,因此,概括变化趋势时,要分析每一个对象的变化趋势,然后按照共同点进行合并归纳。从变化趋势中总结问题,可联系生活实际,从各能源的特点方面入手分析作答。

答案:(1)木材消耗比例逐年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耗比例在经历了一个增长期之后均呈下降趋势,核能与太阳能的消耗比例逐年上升。

(2)高能耗、高污染能源正逐步被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 2.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问题。 1950~2025年世界与中国城镇化率比较

根据图表,概括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答:

1

答案: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越欠发达国家,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并有向发达国家靠近的趋势;但在城镇化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多种挑战。

3.(2020·九江第一中学高三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日本的研究人员潼泽武夫以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学年 2 3 4 5 6 总平均分 流畅性 24.80 28.65 21.38 40.37 35.66 变通性 18.90 22.15 16.57 30.95 25.00 独立性 4.04 9.15 6.69 13.25 12.18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几个特点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表文转换的题目,对表格的分析要注意表头、极值和趋势,把握同与异两个方面,找最明显的共性和差异。

答案:(1)整个创造性思维呈发展趋势;(2)四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低,五年级最高;(3)流畅性最高,独立性最低。

4.(2020·铜仁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下面是关于“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以及“最想工作的地方”的调查情况。请阅读下面的调查统计表,然后回答问题。 表一: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

理想工作 比例 企业管理者 20% 公务员 8.3% 医生 8.4% 自己创业 52.8% 法律工作者 10.5% 表二:我国大学生最想工作的地方 理想 工作地 比例 所在地 区的镇 10.6% 所在地区的 中心城市 30.4% 国内 大城市 34.2% 所在地 区的县 15.8% 所在地 区的村 9% (1)请综合表一、表二的信息,简要概括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 答: (2)针对上述两个调查表反映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答:

解析:(1)根据题干,考生要密切关注表头、数值,抓住主体“我国大学生最想从事的五项工作”“我国大

2

学生最想工作的地方”,依据图表中百分比得出结论。

(2)考生依据上题结论,结合社会实际,分析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示例1)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想要自己创业,并且都想到国内大城市和所在地区的中心城市工作。

(示例2)我国多数大学生不大愿意从事医生、公务员的职业,并且不大愿意往所在地区的县、镇、村工作。 (2)(示例1)①绝大多数大学生想要自己创业,因为自己创业更具挑战性,大学生初出社会拥有闯荡的勇气和充足的精力,并且自己创业不受他人约束,比较自由。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大学生们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也充满信心。②大多数选择国内大城市和所在地区的中心城市工作,因为这些地方人口多,经济较发达,各种资源丰富,创造经济财富的机会更大。(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①我国多数大学生不大愿意从事医生、公务员的职业,因为医生工作压力大,且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时间不够自由。所以选择这一职业的人不多。公务员工作过于稳定,收入较固定,工作时间不够自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大多喜欢挑战和刺激,因此选择公务员的人也较少。②多数学生不愿意往所在地区的县、镇、村工作,因为这些地方经济发展与大中城市比相对落后,各种条件、资源都比不上大中城市,带来经济财富的机会相对较小。(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即可) 5.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其后试题。

(1)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 (2)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

解析:回答第(1)问,只需对图表中的文字进行分析,即可由图表中的文字和数据得出答案。第(2)问,原因是什么?图表中并没有提示,需要考生“结合现实”来谈,这就考查了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能力。考生的思维要发散,从市民、霾、政策几个方面来考虑。 答案:(1)大部分市民对政府治霾政策成效的信心不足。

(2)近年来雾霾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环境污染严重,治霾工作难度较大;出台的一些治霾政策大多是干预措施,治标不治本。

6.(2020·常德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下面是某学校团委组织的“情暖环卫天使”活动的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