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顺势而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0 2:46: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决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顺势而为

作者:胡振宇

来源:《开放导报》2008年第02期

[摘要]文章基于对多年统计数据的分析,指出了资源、环境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首先要认真分析区域环境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促进人口合理流动的大政方针。

[关键词]自然资源 承载力 人口 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8)02-0077-04

[作者简介]胡振宇(1968—),山西祁县人,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但省内发展不平衡问题比其它省份还要大。在广东,既有位于全国最发达城市序列的广州和深圳、位于全国经济最发达区域序列的珠江三角洲,又有位于全国最贫困县序列的东西两翼及山区县。2000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频频发力,但效果不佳,部分山区市县新增财力有限,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发展差距仍在拉大。破除这一难题,需要更加重视自然因素的影响,在充分认识本地资源环境制约作用的基础上,把统筹协调工作做得更实更有针对性。

一、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与以往统筹路径评估

对广东全省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经济总量和人均状况的分析表明,2000~2006年,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差距由3倍扩大到了4倍,山区县与珠江三角洲的差距仍然保持在5倍,全省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趋势仍在加剧(见表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长期以来,从国家层面到广东省层面,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存在着两种思路。 一种是强调人的转移。2002年9月,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做出了加快山区发展的部署,决定在其后5年内省财政拿出375亿元扶持山区加快发展,扶持的领域包括农业、工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信息、交通、水利、林业等,重点投向减轻历史包袱、加强路网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这一部署形成了“路要进去,物要出来,钱要进去,人要出来”的总体思路,明确了有效促进人口转移的大方向。应当说,这一措施是有效的。

从国家层面看,政策更倾向于人的转移,即对那些不适宜于人类大规模集聚的区域,通过人口不断地迁出,缓解当地资源环境紧缺状况以及生态脆弱性问题,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达到一个基本均衡。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强调,今后我国的城市化要以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定居为核心,使土地和人口的城镇化相协调;要以优化现有空间结构为前提,改变过去扩圈摊大饼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在不新占用土地的前提下进行空间结构的大调整。

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另外一种思路是强调产业的转移,这已成为广东地区近几年主导的思路和做法。2005年3月,广东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正式拉开了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序幕,一种旨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业转移模式在山区及东西两翼积极推进。2005年8月,广东省经贸委下发了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随后又下发了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加强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中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环保和国土部门相继出台了环境保护和用地等政策意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逐步推开。 但是这种在本区域内实行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做法,越来越受到国家新出台政策的限制。2006年,中央五大部委(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及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出文件,将加工贸易禁止进口的原料由80种扩大至400种,并取消多类商品出口退税;2007年,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规定东部地区企业从事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在上述条件下,不仅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渐紧缩,而且这些产业在广东地区内向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的转移一样受到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面,就广东省而言,这种向东西两翼及山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思路和做法也遇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如企业地区转移方向分散,没能与原有行业集群、产品配套以及产业链条相衔接,搬迁后反而弱化了行业竞争优势;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劳动力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源不足。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本来是劳动力资源充裕的地方,但由于经济不发达,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待园区全部建成时,很有可能招不到足够合适的产业工人。

不止于此,第二种方式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对环境和生态资源的破坏。尽管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意见,但对这些转移的产业可能在江河上游和绿色生态屏障地区带来的负面影响,上上下下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个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多人都相信“事在人为”,总认为是人为的因素在起着影响和制约作用,与我们的先民相信“天灾”影响着人类部落的生存与延续相反,现代人总是倾向于把区域生态系统退化与环境恶化的原因归咎于“人祸”即人类活动。因此,一旦地球生态系统出现问题,就从人类活动上找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就认为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太多;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就认定人类排放的氟利昂是元凶;北京出现沙尘暴,就认为是内蒙古草原放牧的山羊太多。总认为,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的生态就是平衡的,环境问题就不会出现。

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人类活动确实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必须认识到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正在演化的活的地球,也有它自身的演化运动规律。地球自身的运动及其所处环境的变化必然对地表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影响生态系统稳定和区域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既有“人祸”,也有“天灾”,即除了人类自身活动的影响外还有自然因素。“事在人为”的判断有其正确的一面,那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确实可以对客观世界的运动产生影响,但其另一面的逻辑延伸就是“人定胜天”,而这一点正是导致人类生态系统出现危机的重要根源,是与可持续发展的原理背道而驰的。对区域人类生态系统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区分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只有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沙尘暴困绕北京的问题已有20多年了,为了防治与沙尘暴有关的荒漠化问题,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期接一期地建,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可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迹象。 显然,驱动人类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包括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只有当两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合力的时候,区域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

三、自然因素在广东区域发展 不平衡中所起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