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2:23: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作者:金晓龙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9期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因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贪图享受、信心不足、就业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外因是劳动力市场矛盾、高等教育培养偏差、社会机制性障碍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从学生、高校、社会三方面入手,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科学构建教育体系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广开就业渠道。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13-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难不仅给大学生本人及家庭带来负担,而且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到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了今年“两会”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情况

据有关资料,中国高校毕业生2010届有630万毕业生,加上2010年以前未就业的大学生,今年待就业大学生人数总共有1 000万人左右。近十年是中国经济起飞的十年,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对劳动力吸纳的总量是巨大的,据测算,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对劳动力的需求就将增加100万人,以近几年中国GDP平均增长10%推算,每年就可吸纳 1 000万劳动力,全国劳动力新老交替每年还可以提供约

1 300万个岗位,这样每年就有2 300万左右待聘工作岗位,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远大于待就业大学生数量。中国劳动力市场总体上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这是因为农村存在大量潜在失业人口,城市企业在改革中也沉淀下为数不小的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在与他们的竞争中应该是占有优势的,所以说,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找不到工作,而是难在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二、 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1.享受观念。很多大学生找工作按照下面顺序:先是事业单位,然后是外企、国企,最后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他们的愿望就是找稳定的、待遇高的、不累的工作。据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就业选择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比例占52.56%,选择中外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占31%,选择民营或私人企业的只占8.23%,这反映出了大学生贪图享受的思想倾向。这些大学生多是80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代,独生子女,在溺爱和娇生惯养中长大,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觉得社会和家庭一样,都可以有所依赖,伸手索取和过舒适生活是理所当然的,否则就是不公平。这些同学应该抛弃这种观念,多吃些苦,多经受些磨炼,没有付出哪有回报,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再说那些舒适的、不劳而获或少劳多得的工作早晚是要被社会淘汰的。

2.标准偏差。一些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情况,把“高薪”、“高职”、“大城市”、“住房”当做找工作的标准,盲目地追赶“热门”职业。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追求高薪、高职是不现实的,要经过几年的锻炼,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达到那种水平。很多同学都把发达地区和大中等城市作为求职的首选地区,虽然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对毕业生需求量较大,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但是,大量的人才聚集已经导致了严重的“人才拥挤”现象,广大的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人才奇缺,而大学生却较少愿意到条件艰苦的西部和基层就业。要科学合理地分析职业,判断哪些是朝阳行业,哪些是夕阳行业,若去个夕阳行业,即使现在舒适、待遇高,以后肯定要吃苦头的。

3.缺乏信心。有些同学只选择家乡城市,不敢去外地;有些同学只选择国内,不敢去国外;有些同学不敢下基层,不敢去西部;有些同学不敢去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有些同学不停地考试,考研、考博,但他们的目的不是提高理论水平,而是躲避就业;有些同学不敢自己去找工作,而是靠家长、亲属等等,这些都源于缺乏信心。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的希望,要勇于投身实践,要相信自己,能够创造价值,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并得到相应的回报,要勇于吃苦,不要惧怕挫折,一种人把挫折当成绊脚石,而另一种人把它当成通往成功的阶梯。

4.过于挑剔。当前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于待就业大学生数量,而大学生又难以找到工作,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大学生过于挑剔,刚出校门还没有创造价值,就考虑待遇问题。既没有找到工作,又过于挑剔,这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当代大学生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看似大学毕业了,独立工作了,但还没有摆脱对家庭的依赖,甚至有的同学即使找不到工作,生活比找到艰苦的工作更舒适,另外,家长对子女照顾过多,看似给子女提供了避风港,实际是在拖后腿,对在外面打拼的子女,有的家长会心疼,经常说:“不要受苦了,还是回家吧”,这又怎么能让当代大学生经受磨炼,百炼成钢?

5.缺少准备。有的同学把找工作当成临时的一件事情,匆忙地写简历、面试,失败了几次,就垂头丧气,感到压力极大,甚至要到崩溃的边缘。不能把找工作当成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应该尽早地、认真地、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要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深入了解各种职业、行业、环境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有效提升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应变和决策技能,发展完整而适当的个人职业生涯理论,以及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1.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用人单位在挑选毕业生时,主要看综合素质和能力,如:不会过于看重知识技能,因为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干的工作一般为某一领域的具体工作,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都要有一个再学习的过程;用人单位很看重毕业生的道德品质,对“个人品德”、“职业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德”等会特别关注。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要有朴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为祖国和民族的振兴而拼搏的激情和抱负,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要掌握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能力,如:自学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要具有健康的身体,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心怀坦荡,陶冶情操,学会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大学生由于年轻,考虑常常会欠全面。有的学生整天泡在运动场,认为锻炼身体非常重要,但身体健康只是综合素质中的一部分;有的同学在球场上争强好胜,弄得浑身是伤,如果你把这种劲头用到敢于创业、敢为人先、敢于闯西部、敢于下基层,岂不更好;有的同学整日学习,目的是考出好成绩,但有了好成绩也不全面,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有的同学遇到困难、挫折,就悲观失望,失去再尝试的勇气,其实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需要磨炼的,百折不挠、屡败屡战,这种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才是最终成功的保障。

2.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它指明了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有无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一个人一生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极为重要。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分成五个阶段:明确自我认识、职业环境分析、确定职业目标、有意识的素质培养、调整和评估。(1)明确自我认识。应该对自身爱好、个性特征、相关经历以及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形象气质、性格特点、天赋能力、兴趣爱好、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等。(2)职业环境分析。职业区域可以是国内或国外,可以是城市或农村,可以是经济发达的特区或是经济一般及贫困落后地区,对职业行业性分析时,要对某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职业岗位性分析时,要了解职业岗位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3)确定职业目标。个人的职业目标要符合整体利益,即个人的目标要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职业目标是要实现最大化的“人职”匹配。(4)有意识的素质培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职业所需的实践能力,一般来说大学生应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活动、大学实习活动等。(5)调整和评估。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其进行调整、评估和修正,以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

3.学校需要改进方面。(1)提高学生的学习力。遵循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人格内化三位一体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与他人团结与合作,学会承受挫折与失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与学习创新能力。注重通识教育,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周期更短,知识折旧定律认为,如果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获取的,所以,通识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践力。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可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术沙龙、科技制作比赛、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拉力赛等活动。(3)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执行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