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下百花园三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59: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材分析

“语文百花园三”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部分。“温故知新”栏目中的“句式的互换”安排了把主谓句改换成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练习;“拓展与交流”组织学生结合本单元课文,交流怎样才能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阅读平台”阅读故事《镇静的女主人》;“积少成多”安排的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写的七绝《对酒》。“口语交际”活动安排的是围绕“个性与性别”这个话题,组织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进行讨论。“习作”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故事。

一、温故知新

在“温故知新”这个栏目中,编排了“句式的互换”“拓展与交流”“阅读平台”和“积少成多”四项内容。

1. 句式的互换。

教材中编排的句式互换练习是要求照样子改写句子。先通过例子感悟将叙述事实的主谓句:“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改写成强调处置意义的把字句:“黄道婆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学会了。”以及改写成强调被动者的被字句:“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被黄道婆学会了。”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构成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的特点是:(1)谓语动词表示处置的意思,或有处置影响的意味;(2)动词后面一般带补语,表示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3)谓语由及物动词充当;(4)表示处置对象的名词作为介词“把”的宾语,但在意念上是谓语动词的支配对象;(5)处置对象一般是有定指的事物,多用指示代词这、那定指。当叙述或询问某事物某人的处置或影响时,一般使用把字句。

被字句是用介词“被”(叫、让)表示被动的句子。被字句有两类,一类“被”字后面不出现施动者,如“珍贵动物被保护起来了”;一类用“被”字引进施动者作为介词“被”的宾语,如“早上我被铃声惊醒了”。口语里表示被动常用介词“叫”“让”,如:“那本书让(叫)他拿走了”。

把字句、被字句及一般的主谓句三种句式常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互相变换,一般的叙述事实用主谓句(我关上门了),强调被动者用被字句(门被我关上了),强调处置意义用把字句(我把门关上了)。

2. 拓展与交流。

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与交流活动时,要在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紧密联系课文是怎样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的,交流心得体会。

3. 阅读平台。

本次“阅读平台”安排阅读的文章是《镇静的女主人》。故事发生在印度的一位官员的家里,在举行晚宴时,女主人发现了一条眼镜王蛇,她镇静、果断地将眼镜王蛇引诱到紧靠门边的走廊上,避免由于人们骚动而惊动眼镜王蛇咬伤人的事故发生。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晚上;地点:一位官员家宽敞的大厅里;人物:主人(一位官员及他的夫人)、宾客(有陆军军官、政府官员及他们的夫人,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博物学家)和仆人。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讲在晚宴会上,有位年轻姑娘和一位陆军上校在辩论妇女的胆量问题:姑娘认为如今妇女已大有进步,不再是一见耗子就吓得往椅子上跳的那时代的妇女了;上校则坚持妇女并没有什么改变,“女人一遇到危急情况,必然的反应是尖声叫喊。男人能够泰然处之。”泰然处之,就是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究竟是年轻姑娘说得对,还是那位陆军上校讲得正确,后面发生的事做了回答。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讲晚宴间出现的惊险一幕——女主人发现了一条眼镜王蛇。女主人机智而又镇静地将眼镜王蛇引诱到走廊的门边,化险为夷。这部分先讲女主人发现眼镜王蛇,她十分镇静地让男仆人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的走廊上;接着讲美国客人发现了女主人的奇怪的表情后的揣测和迅速做出的反应。他“意识到房间里一定有眼镜王蛇”,为了不惊动眼镜王蛇,他十分镇静而又巧妙地让二十个人坐在那里纹丝不动,直至他眼角瞟见一条蛇正爬向那碗牛奶,才迅速跑过去关上通向走廊的门。饭厅里随即响起一片叫喊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讲人们对眼前发生的事情的评论。一是男主人讲的“你说得对,上校”,“正是一个男人,刚才给我们做出了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榜样”。一个男人,指的是那位美国客人。正是由于他的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才顺利地引诱眼镜王蛇爬向那碗牛奶。而不是向别人发出警告,引起骚动,惊动眼镜王蛇。所以,男主人先肯定了上校在与年轻姑娘辩论时说的“男人在此情况下,可能也会稍

有惊恐,但他总要多那么点胆量,能够泰然处之”是对的。一是美国客人问女主人维纳太太怎么知道房间里有条眼镜王蛇,和女主人的回答。这一问一答,正说明了女主人的镇静和智慧。一条眼镜王蛇从自己的脚背上爬过去,能够十分镇静地处置,正照应了那位年轻姑娘说的“如今妇女已大有进步,不再是一见耗子就吓得往椅子上跳的妇女了”。

4. 积少成多。

本次“积少成多”让学生读背的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写的《对酒》。诗的大意是:不吝惜用千两黄金,去买一把锋利的宝刀;用珍贵的貂皮换取美酒,这种行为狂放而豪迈,足以自豪。应该多珍重这一腔革命者的热血,它喷洒而出,将化作碧血波涛汹涌奔腾。

秋瑾年轻的时候,就蔑视封建礼法,具有反抗精神。后来她目睹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的抢掠烧杀,而清政府却屈辱地签订了投降卖国的辛丑条约。朝廷的腐败,国家的危难,激发了秋瑾的爱国之心。这首诗通过写“不惜”和“珍重”,抒发了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

诗的前两句,作者写自己不惜的是千金,是貂裘;所珍惜的是宝刀,是美酒。宝刀是革命者的战斗武器,美酒能激发革命者的战斗热情。所以,“千金买宝刀”“貂裘换美酒”表现了追求革命、忠贞为国的坚定意志和满腔豪情。诗的后两句,更为直接和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态度:“一腔热血勤珍重”——革命者的热血是最值得珍惜的,为什么呢?“洒去犹能化碧涛”——革命者的热血飞洒出去能化为汹涌的波祷,冲溃反动势力,淹没腐朽的清王朝。这也表达了她为祖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贡献自己生命的决心。后来,秋瑾在准备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时被捕,她英勇不屈,壮烈牺牲,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二、口语交际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个性与性别”,与单元组元主题相吻合。训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认识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及其在为人做事方面的表现,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弱势。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三、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