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10:53: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研究

作者:陈大军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22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的进步。其不仅能促进学校管理,同时也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能为学校不同角色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演变的过程。各高校都正处在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期,本文认为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补充与发展,针对在智慧校园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用户需求与成熟的技术,确立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构建智慧校园的体系架构,最终结合实践提出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转型的典型应用规划。 [关键词]智慧校园;体系架构;转型发展;应用规划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35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2

目前,各高校都相继开启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建设,以“互联网+教育”理念指导的各个高校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转型发展期,大多数的高校处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成长期,针对数字校园建设时期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弥补不足,进行准确的定位,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是信息化建设重点。 1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补充与发展

数字校园建设时期,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围绕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服务教学科研,丰富教学资源,业务系统建设与集成,建立网站门户等方式开展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强调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教学,这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动力,但要应对学生对多种学习方式的需求,只注重网络基础设施和存储空间建设,从软件定义世界的角度上难以支撑学与教的变革,特别是在数据的利用分析和学生生活空间需求扩展方面捉襟见肘。 智慧校园可以充分利用数字校园建设时期建立的共享数据中心、应用集成平台来提供数据和基本业务的支撑,同时,智慧校园有其自身特点:网络的无缝互通、打破学校壁垒网络学习、大数据挖掘分析、情景感知的个性化推送服务、社交化网络媒体交互,等等。结合智慧校园的特征,建立一种数字校园建设补充与发展的转型模式尤为重要。 2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高校信息化的目标是促进学校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文化传承创新,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因此,高校智慧校园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展目标,就是要支撑高校四项基本职能与管理服务的改革创新。另外在智慧管理决策、智慧生活服务方面也需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3 智慧校园的体系架构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需要融合全新的服务理念、全面的管理业务和信息共享机制,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在借鉴国内多所高校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艺术高校的特点,笔者设计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架构模型。该模型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基础设施层、共享数据中心层、应用系统与资源层、服务总线层和服务中心层,共五个层次,辅以信息标准与规范体系、运行维护与安全体系两个保障体系保障智慧校园的规范建设与运行维护。 4 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转型的典型应用规划

4.1 逐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平台,为智慧校园建设奠定基础

增加校园网络出口带宽,采用万兆出口设备,分区域进行无线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学校无线全覆盖的目标。建设有线与无线双网覆盖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为学校提供高速、便捷、安全的校园网络服务,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开展网络教学服务,实现校园智慧化。 4.2 以服务教学工作为核心,加强教育大数据建设

根据现有教务系统存在的体系结构不良、缺少移动端支持、对数据的利用不足等困境,建设新型的教务系统,逐步实现对教务门户的升级改造、掌上教务、个性化数据挖据、教师与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等建设工作。

4.3 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信息化与教学深入融合

建设10个平台:应用广泛的网络课程平台、开放资源推荐平台、MOOC实践学习平台、毕业论文防抄袭检测平台、基于微博、微校园(APP)的移动学习平台、课堂实录课程资源平台、数字教学参考文献平台、教学环境虚拟仿真软件平台、课堂教学监控系统、学生电子学习档案平台。逐步通过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微课等多种方式丰富网络教学手段。 4.4 为教学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支持,利用先进设备提升教学效果

引进MOOC、翻转课堂的相关应用,提高课堂授课的效果,同时采用逐步建设投影清晰度高的投影器材和液晶屏幕,扩大网络通达教室数量,通过服务器集群提供对教学用软件或应用系统的支撑服务,通过智能一卡通系统管理教学场所,监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4.5 加快智慧校园、“互联网+”方面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设统一的共享数据中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师生员工和学院领导提供便捷的数据呈现、数据统计和分析以及一些整合应用服务。通过部署可配置的PC门户和移动门户,在全校范围内较为快速地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

4.6 加强特色知识资源平台建设,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大力加强网络课程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分期进行具有特色的各类资源库建设。如:作品库、多媒体数据库、教学资源库等,为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4.7 智能一卡通建设,为学生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空间

建立以卡为媒介的、面向全校师生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覆盖身份识别、消费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流程整合等领域,形成高效稳定、功能全面、扩展灵活、管理方便的新一代“智慧一卡通”系统平台,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 4.8 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建设绿色网络环境

对用户上网行为进行审计,优化网络结构,通过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保护校内数据中心资源,数据的统一备份和容灾处理,保证数据实时更新和高度一致,为师生建设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分析网络行为,个性化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4.9 应用系统集成建设,实现校外管理流程的智能化

根据实际需要建设智慧化应用系统。并将应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规范化整合和处理,消除信息孤岛,打造统一的应用系统平台。 4.10 智慧图书馆建设,实现个性化知识服务

建设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及资料检索系统,丰富网上图书借阅功能,建设大容量的图书资料存储系统,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对馆藏资源和服务的深层次挖掘,结合读者需求模型而建立起来专家级知识服务系统,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

[1]丁婧,李艺.教育管理信息化评价标准体系初议[J].教育学刊,2011(4).

[2]朱洪波,张登银,杨龙祥,等.南京邮电大学基于物联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规划[J].中国教育网络,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