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0月份模拟考试试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0:05: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以下结构或物质的名称:物质③_______结构a_________

(2)①在b内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阶段,反应场所是_________ (3)该细胞吸收K+,需要膜载体协助和⑤,其中⑤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4)图二表示棉田内,棉叶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情况,如果C、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均为36mg/dm2·h,则A、C、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________。试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其中C点时的呼吸强度为_____________mgCO2/dm2·h

(5)如图三表示一昼夜(0时至24时)在一个种植有番茄植株的密闭容器内O2相对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①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__. ②该番茄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O2 (2). 叶绿体 (3). 二 (4). 线粒体基质 (5). A—P~P~P (6). F>C>A (7). 呼吸作用的强度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的强度增加,图示情况下,三点的温度F>C>A (8). 16.8 (9). B、C (10). 否

6

(11). 密闭装置内的O2含量比实验前低(说明番茄植株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总量多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因此没有积累有机物) 【解析】 【分析】

图一中a能利用光能,应为叶绿体,①为水,②为二氧化碳,④为葡萄糖,b能利用丙酮酸,并将其分解为①水和②二氧化碳,故b是线粒体,⑤能为离子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应为ATP。图二中A为开始光合作用的点,B、G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H为光合作用消失的点,图三中B、C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①为水,②为二氧化碳,b是线粒体,在线粒体中丙酮酸和水生成二氧化碳,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脱掉的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故物质③是氧气,a能利用光能,应为叶绿体。

(2)①为水,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3)该细胞吸收K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结构简式为A—P~P~P。

(4)由于呼吸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图中C、F时刻,植株合成葡萄糖的速率相等,即真正光合速率相等,而净光合速率C>F,则C、F两点的呼吸强度的是C<F。 根据光合作用的物质关系,6CO2→C6H12O6,由C、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均为36mg/dm2·h,可求出光合作用总共利用的二氧化碳量,6×44×36÷180=52.8mg/dm2·h,而C点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为36 mg/dm2·h,说明此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

52.8-36=16.8mg/dm2·h,同理可求F点的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52.8-32=20.8mg/dm2·h,而A点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8mg/dm2·h,可判断A、C、F三点的呼吸强度为F>C>A,原因可能是呼吸作用的强度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的强度增加,图示情况下,三点的温度应为F>C>A。

(5)①图三中B点之前由于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所以环境中氧气含量降低,B点之后由于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所以环境中氧气含量增加,故B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同理可分析C点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也相等。

②经过一昼夜后,环境中氧气含量低于初始状态,说明该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小于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故不能正常生长。

【点睛】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

7

+

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对于图形中相关数据与生理过程的对应是解题关键。

8.某种动物(ZW型性别决定)存在两对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其中黄毛(F)对白毛(f)为显性,但是雄性个体仅表现为黄毛,没有白毛个体。眼色性状受基因D、d控制,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杂交试验。 组合 父本 ① ② ③ 请回答:

(1)通过杂交组合_______可以看出含D基因表现为_____________。 (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雄性个体没有白色个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基因符合________________规律。 (3)请写出杂交组合②两亲本的基因型:父本:__________母本:___________ (4)两个亲本杂交,其后代可根据毛色直接判断出性别,写出亲本组合的基因型_____。 (5)杂交组合③的F1中褐眼黄毛雄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杂交组合①的F1中蓝眼黄毛雌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让上述两种性状个体杂交产生后代,则后代出现蓝眼黄毛雌性的概率为:_________。

【答案】 (1). ① (2). 蓝眼 (3). 常 (4). 雌性个体产生含Zf的卵细胞致死(或无受精能力) (5). 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6). ddZFZf (7). DDZfW (8). ZZ

ff

母本 蓝眼白毛 蓝眼白毛 褐眼黄毛 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蓝眼黄毛雌性:褐眼黄毛雌性=3:1 蓝眼黄毛雌性:蓝眼白毛雌性=1:1 褐眼黄毛雄性:褐眼黄毛雌性:褐眼白毛雌性=2:1:1 蓝眼黄毛 褐眼黄毛 褐眼黄毛 ZW (9). ddZZ或ddZZ (10). DDZW或DdZW (11). 1/4

FFFFfFF

【解析】 【分析】

由组合③中雄性均为黄毛,雌性中黄毛:白毛=1:1,说明控制毛色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故控制毛色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雌性中ZFW表现为黄色,ZfW表现为白色,而雄性中只有黄色(ZF-),可能的原因是:雌性个体产生含Zf的卵细胞致死(或无受精能力)。组合①中蓝眼和蓝眼的亲本杂交,后代有褐眼的个体出现,说明蓝眼为显性性状。

8

【详解】(1)根据组合①中蓝眼和蓝眼的亲本杂交,后代有褐眼的个体出现,说明蓝眼为显性性状,即含D基因的表现为蓝眼。

(2)根据杂交组合①中亲本均为蓝眼,子代蓝眼雌:褐眼雌=3:1,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由组合③中雄性均为黄毛,雌性中黄毛:白毛=1:1,说明控制毛色的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故控制毛色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由组合①亲本雄性为黄毛(ZFZ-),雌性为白毛(ZW),而子代只有雌性个体,可推测雌性个体产生含Z的卵细胞致死(或无受精能力),所以只有含W的卵细胞可以受精,根据子代只有黄毛雌性,可知组合①亲本基因型为ZZ、ZW。由于控制毛色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故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组合②中父本为褐眼黄毛,基因型为ddZF-,母本为蓝眼白毛,基因型为D-ZfW,子代黄毛雌:白毛雌=1:1,可知父本基因型应为ddZFZf、后代均为蓝眼,可知母本基因型为DD ZfW,综上分析,组合②两亲本的基因型为:父本:ddZFZf、母本:DDZfW。

(4)由于毛色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所以根据子代性别即可判断基因型的亲本组合为ZZ

ffFF

f

f

f

ZW,子代的雌性全为白色,雄性全为黄色。

F

(5)杂交组合③的父本为褐眼黄毛,基因型为ddZF-,母本为褐眼黄毛,基因型为ddZFW,F1中雌性出现了白毛,故父本基因型为ddZZ、组合③的F1中褐眼黄毛雄性的基因型为1/2aaZFZF或1/2ddZFZf。由(2)中分析可知组合①中亲本关于毛色的基因型为ZFZF、ZfW,亲本均为蓝眼,子代出现褐眼,所以亲本基因型均为Dd,故组合①中亲本基因型为DdZFZF、DdZfW,所以F1中蓝眼黄毛雌性的基因型为1/3DDZFW或2/3DdZFW。让上述两种性状个体杂交产生后代,则后代出现蓝眼黄毛雌性的概率为:(1-2/3×1/2)×(1/2×1/2+1/2×1/4)=1/4。 【点睛】本题中的难点是理解并记忆ZW型生物的性染色体组成和性别的对应关系,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容易混淆性别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另外将两种不易区分的性状放在一起研究也是学生易出错的原因。

9.黄石有个1000余亩的草甸山,生长着及腰深的黄背草、白芒、芭茅等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天的草甸山一片绿海,秋天则如金黄麦浪,吸引了不少游客休闲,也吸引了一些学生来调查研究。

(1)美丽的草甸山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某同学用样方法调查草甸山上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则取样最关键的是________。 (3)也有同学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取回了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

9

Ff

变”)。

(4)草甸山上,黄背草高约0.5米,白芒1~2米,而芭茅可达2~4米,这体现了该群落的________结构。

(5)同学们发现,被踩踏过的地方,不见三种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________。 【答案】(1)直接 (2)随机取样 (3)偏小 (4)垂直 (5)演替 【解析】

试题分析:(1)美丽的草甸山给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环境,给人以美得享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美学价值)。

(2)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3)用诱虫器采集土壤小动物,是利用了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趋湿的生活习性,若忘记打开诱虫器上的电灯,结果会使统计结果偏小。

(4)同一群落中不同植物生长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5)根据题意“被踩踏过的地方,不见三种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及生物多样性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0.研究表明雌激素能增强免疫力,但会加重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其生理过程如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结构X是________,其中的Ach(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穿过________层膜。 (2)Ach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Ach酯酶缺失会导致________。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