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三中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苏科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1 20:01: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南京市第三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试卷

物理学科

一、选择题(共24分)

1.几位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同学听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各人的()

A.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 C.频率不同 D.响度不同 2.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会“冒汗”B.寒冷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C.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D.杯子中的冰块,过一段会变成水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 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4.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哪个正确 ( )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 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 5.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 B.把水加热到沸腾后停止加热,水将继续沸腾

C.夏天,揭开棒冰包装纸后,棒冰会冒“白气”,是一种液化现象 D.电灯泡用久了,其内壁发黑是由于金属蒸气凝固而造成的

6.海豚有完善的声纳系统,它们能在黑暗的海水中准确而快速地捕捉食物,避开敌害,远远优于现代的无线电定位系统,这是它利用了自身发出的( ) A.次声波 B.超声波 C.电磁波 D.红外线

7. 对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 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 D.在洗衣机里加更多的水

8.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的烤一烤,然后伸进口腔内,这是因为:( )

A.消毒 B.加热,使得病人口腔感到温暖 C.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产生液化现象 D.防止口腔中的水分产生汽化现象

9.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南京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10.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11.正咬饵上钩的鱼,突然听到脚步声受惊逃走,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大地——空气——水——鱼 B.空气——水一一鱼

C.大地——水——鱼 D.水——鱼

12.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 二、填空题(28分)

13.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m/s. 14.在大城市的市区内禁止汽车鸣喇叭是通过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15.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6.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17.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这说明:声波具有。

18.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20XX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对建筑物、人的平衡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使人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由于它的破坏性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Hz,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 监测与控制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

19.打预防针前常用酒精棉球在皮肤上消毒,皮肤有凉爽的感觉,这是因为酒精时从皮肤吸热,使皮肤的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 .

20.地面的水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成小水滴或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

21.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它是利用的原理制成的。如图,甲、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乙:℃。

22.如上图所示,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 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 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现象

(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 这表明用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3.人眼看不见的光有红外线和紫外线.人类已充分利用红外线和紫外线为我们服务.如,验钞机利用其的发出的照射钞票上隐藏的荧光标记,识别钞票的真伪;卫星上的探测器从高空拍照,可侦察到森林中掉到地上的香烟头发出的,达到及时控制火情的目的.

24. 如下表,为几种物质的沸点,的沸点最低.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物质 沸点/℃ 液态氧 -180 液态氮 -196 二氧化碳 -78.5 25.如图7,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是光的现象 ;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_____光,B为_____光. (2)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为了使它的示数变化更 明显,可以将玻璃泡____________;实验表明:的热效应最显著

A

B

图7

三、解答题(48分)

26.刚倒入杯子的开水很烫,人们习惯吹几下再喝;冬天写作业时手冷,习惯哈哈气再写.是分析这两种做法分别包含的物理道理.

27.舞台经常喷洒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关于白雾的形成,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