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双博馆(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4:58: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双博馆导游词(上)

双博馆是“扬州博物馆”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的简称。

双博馆位于扬州市文昌中路明月湖西侧,占地5万平方米,建筑2万5千平方米,陈展1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万多件套。双博馆于2005年10月向社会开放,是我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双博馆建筑立面为水流波纹,寓意扬州是因水而起,因水而兴的运河名城;从空中俯视全馆象一组在明月湖边田田舒张的荷叶,寓意扬州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广场内的十位历史名人塑像,寓意扬州人文荟萃、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

双博馆广场的十位历史名人雕像:

1、夫 差(?~-473),春秋吴王,公元前486年开邗沟、筑邗城,开创扬州了城市历史。

2、刘 濞(-216~-154),汉代吴王,在封国内开山铸钱、煮海为盐,使扬州成为号令一方的繁荣都市。

3、董仲舒(-179~-104),东汉江都相,以“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倡导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4、杨 广(569~618),隋炀帝,开南北大运河联通我国五大水系,对此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5、鉴 真(688~763),唐代律学高僧,历经险难,东渡日本传学授法的国际文化交流使者。

6、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坛领袖,曾任扬州知州,誉为“文章太守”。

1 / 20

7、史可法(1602~1645),抗清英雄,清顺治二年时坚守扬州,城破殉难。

8、曹 寅(1658~1712),清康熙年间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奉旨在扬州天宁寺主持刊刻《全唐诗》和《佩文韵府》等古籍。

9、阮 元(1764~1849),清代名臣,硕学通儒。为臣乾隆、嘉庆、道光三帝,有“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之称。

10、朱自清(1898~1948),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爱国名士,著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

扬州双博馆为三层框架建筑,分为东西两大片区,东区以雕版印刷为主,西区以历史文化为主。目前共设8个展厅,三楼是扬州历史馆、扬州雕版印刷科普馆;二楼展馆较多,除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外,还有古代艺术馆、国宝馆和书画馆;一层是文博体验馆和临展厅。

进入大厅,迎面看到的大型雕塑是“双人首蛇身木俑”,据专家说这是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他们的结合使世人生生不息。这组雕塑是根据我们扬州出土的一件五代十国(907~979)时期的木质文物按比例放大制作的,利用木偶的双首寓意我们的双博,视为馆标。

一、扬州历史馆(三楼西区) 【序厅】

扬州历史馆序厅的地面是长江、淮河下游的巨幅卫星遥感地图,这让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扬州的地理位置——淮南江北海西头。

2 / 20

踏入序厅,扑面而来的投影画面是汹涌澎湃的广陵潮涌。两千多年前长江的入海口在扬州,当时扬州叫广陵,广陵潮是当年扬州特有的自然景观。

广陵潮浪涛过后,投影画面用蒙太奇方式显示扬州历代城池的演变、历代的典型建筑模型、标志性的文物、扬州历史名人影像,集中展现了扬州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那宏阔、悠远的历史画面。

名城扬州的兴衰变化具有通史式特征,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宏观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夫差邗城的兴起、变迁,印证着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争霸、逐鹿中原的历史;汉代吴王刘濞集结周边王侯对抗中央政权,广陵城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博弈的焦点;规模鼎盛的唐代扬州,是大唐国力强盛、威被四海、八方来朝的真实写照;宋代一地三城的崛起,生动体现了南北军事对抗的战争局势;明清新城不断向运河边集结的变化,则反映了经贸活动对城市演变的深度影响。扬州的城市历史,就是中国宏观历史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缩影。

地处江淮平原的扬州,是中国古代水陆交通的枢纽和东西物流的主要集散地。融汇南北文化于一体的包容性特征,汉代、唐代、清代三度繁荣的辉煌成就,不仅形成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生活方式,还以其巨大的辐射力影响着甚至引领着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扬州历史博物馆以城市发展时序为主要脉络,在后面的陈列中,攫取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史料性的文物,配以必要的照片、图表和说明文字,系统展示了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精彩片段和城市发展阅历。

3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