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3:20: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立杆与大横杆要用直角扣件扣紧,不能隔步设置或遗漏。

(8)模板工程安装质量控制目标: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内部 尺寸 层高 垂直度 基础 柱、墙、梁 小于于5m 大于等于5m 5mm ±5mm ±10mm +4,-5mm 6mm 8mm 2mm 5m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9)对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第五节 模板拆除质量要求 一、一般要求

(1)模板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拆模时必须保护砼构件的完好,梁侧模拆除最早时间为24—36小时。

(3)拆模应按顺序拆除,先拆侧模,后拆底模;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进行,并及时清理材料,材料归堆整齐。

--- -

(4)模板拆除必须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同意,并报监理批准,拆除时填写拆模申请,经批准后方可拆除。 二、模板拆除质量控制措施

(1)严禁用重物撞击模板,拆模时不得硬撬,注意钢管或撬棍不要划伤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要使用锤子或其他工具剧烈敲打模板面。吊装模板时,要缓慢移动位置,避免剧烈撞击。

(2)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并加设临时支撑。

(3)模板底模及支撑系统立杆拆除时,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100%。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底模拆除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构件 构件跨度(m) 体抗压强度标准的百分率(%) ≤2 板 >2,≤8 >8 梁 ≤8 >8 ≥50 ≥75 ≥100 ≥75 ≥100 第六节 模板支撑验收

--- -

1、模板支撑所使用的钢管是否平直,有无压扁、严重腐蚀等。连接扣件是否出现裂缝变形等。模板应平整无缺损扭曲变形,不受腐朽、虫蛀。

2、模板支撑搭设完成后现场对立杆间距、立杆垂直度、扣件拧紧度,扫地杆设置、立杆搭设方式纵横向水平杆设置、剪刀撑纵横向及水平加强层设置等进行检查。

3、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验收合格后方浇筑混凝土。 第七节 模板变形位移监测

1、钢筋绑扎完后,安装模板时应核对钢筋尺寸位置,如尺寸位置有误应及时调整方可安装模板。

2、现场模板安装时,施工应拉线控制模板的尺寸位置,边安装边复核轴线尺寸位置。

3、模板安装完后,现场自检人员对每根柱剪力墙模板拉线检查垂直度,并现场记录下来,对不合格的部位做记号,立即调整改正。

4、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现场派木工、钢筋人员进行护模护钢筋,现场施工员跟踪旁站发现有变形位移情况立即加固。

第五章 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措施 1 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 1.1 不同等级混凝土邻接面的留设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比较复杂,由于荷载组合及内力计算的结果,要求同一层的竖向结构(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水平结构(梁、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

--- -

混凝土框架结构,水平施工缝通常留于柱脚,柱顶若要留水平施工缝则应留于梁底。若同层的竖向构件和水平构件的混凝土同时浇捣,则柱顶不留施工缝。

1.2 梁柱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分别浇捣的施工

先用塔吊吊斗或混凝土泵输送柱等级的混凝土就位,分层振捣,在楼面梁板处留出45°斜面。在混凝土初凝前,随之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土。浇捣楼层柱、墙、梁、板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能形成冷缝,故宜在柱顶梁底处留设施工缝,以缩小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形成冷缝。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事先和设计单位联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设计强度。 2控制和消除梁柱节点处裂缝的具体措施

2.1 产生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处裂缝的原因

(1)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较大,(相差两个等级)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用水量都不同,柱子体积大,水泥用量多,产生的水化热高,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收缩有差异,所以在其交界附近容易产生裂缝。

(2)柱子断面大,刚度大,梁的截面相对较小,受柱子的强大约束,梁混凝土的收缩受限制,也容易产生裂缝。

(3)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多,水灰比、含砂率、坍落度偏大,也会导致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

--- -

附近产生裂缝。

(4)现浇梁板的梁在板下,上面保养的水被板充分吸收,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也容易导致梁的两侧面产生裂缝。

(5)有的梁侧面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太少,对梁的抗收缩裂缝不利。

2.2 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采取改进的具体措施如下:

(1)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4)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增加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

(5)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节点核心区柱子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以期降低坍落度。在现场,对每车混凝土都应进行坍落度检测。

(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