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9:44: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研究

作者:马莉

来源:《教育界·中旬》2014年第10期

高中地理是高中教育界算相对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效教学是指从实际出发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利用有限的教学设施和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及运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地理教学活动。然而有效教学在当前高中地理课程设计中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和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保障地理课程的有效性。 一、目前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现状

地理思维能力是人们把握和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传统的地理课程设计具有预设性,教师只要根据设计的流程走,依据设定好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和基本技能,忽视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理念则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之间构建动态课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以基本知识为基础,学会分析、探究地理规律,熟悉事物分布。 二、地理教师在有效教学中的定位

在全新的课程理念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就是传递地理信息的过程。给学生教授之前,教师必须事先了解和熟悉知识,对内容进行梳理,还要寻找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认知,补充认知不足的问题。这时,教师扮演的就不只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信息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者。

三、探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学模式和手段是地理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针对目前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为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归纳出以下几点提升有效学习的方法。 1. 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创新力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学活动和任务、目标等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的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指导者、沟通者和信息的传递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主动思考和探索。在学习过程中,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地壳运动”课题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最后同桌之间互相讲解,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想法,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在地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知识信息的传递,而且有利于制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转变自己主导课堂的观念,注重师生平等,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难处,尊重和鼓励学生。 3. 搭建适应学生思维的支架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强调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导致了学生机械的学习,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教师教学中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把自己当作学生思考问题,揣摩可能遇到的问题,搭建一个最适应学生的思维框架,从而引导学生思维畅通,梳理思路。 4. 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课堂中引入大量案例是许多课程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案例的引入,一方面给学生形成了一个具体化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围绕案例思维,积极投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现实,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利用课堂知识讨论分析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建议。

综上所述,在当前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完成教学目标,切实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最后推动教学任务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以及搭建适应学生的思维支架,采取适当的案例引入等方法并行,为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地理课程的有效学习提供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