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0:55: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

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巴黎和会、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一大”、中共“二大”。 2.五四运动爆发的内外因素,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3.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中共成立对中共革命的影响。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兴趣浓,能做到课前预习。

3重点难点

1.五四运动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历史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教学导语:(教师)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我都是青年,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青年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意味着无限的可能,并且我们还拥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什么节?(生答)五四青年节。

播放《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 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背景。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设问: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哪一方?(协约国)战争结果是哪方取得了胜利?(协约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设问:战争结果是哪方取得了胜利?(协约国)。 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 展示PPT:巴黎和会会场。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播放视频《五四运动的爆发》让学生对五四运动有感官的认识。 2.五四运动的发展及其经过。

通过展示图片和图表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发展过程的基本史实。

学生在阅读课文和听讲的基础上得出与五四运动相关的信息有:(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参加者:北京大学等校学生;斗争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发展:6月初,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作用,上海成为运动中心。) 3.五四运动的结果。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本上找出关于五四运动的结果的描写。

学生回答: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设问: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哪些实现了? 答:内除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得出结论: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意义及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的斗争对象是谁?(北洋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的结果怎样?(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彻底性就体现在学生和工人们不向反动势力低头,坚决斗争到底的精神。

在五四运动中起先锋带头作用的是什么人?(青年学生)对斗争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人?(是中国的无产阶级)他们更有组织性、纪律性、革命性,并且罢工使工商业陷于瘫痪的状态。使北洋军阀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深入工人群众,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学习了这一课,你们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学生以拳拳爱国之心发起了五四运动,他们希望中国走向独立了进步,他们高举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的伟大旗帜和封建势力展开坚决的斗争。五四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这样说过“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是只过一趟的,是只演一回的”,但“此一回的演行,乃永久存在”。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刚才在谈到五四运动的意义时提到,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那么,除了五四运动以外,中国共产党诞生的

条件还有哪些?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她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请同学们思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那么,她成立的阶级条件应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她有自己的指导思想。那么请问,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她的思想基础应是什么?结合五四运动的意义回答。 学生回答: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一个过程。请问她成立的组织条件是怎样具备的?

学生回答: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三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中国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工人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故他们开始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这种结合又促进了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3)教师小结:在上面三个条件都具备以后,共产党的成立就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了。

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关于中共一大的内容,找出相关信息,并归纳一大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其标志。

教师对中共一大的内容作一个简单分析: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从这一点上来看,一方面确立了党的远期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党成立后第一个奋斗目标的规定又不符合当时的国情。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是强大的,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如果把资产阶级也当作主要敌人,无疑会增加革命的难度。从这一点上来看,一大是有局限的。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如果不解决农民问题,革命就不会成功。因此,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忽视农民问题。

教师设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然后思考: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为什么会被选为中央局书记?请同学们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回答。

(学生回答)回答一:陈独秀率先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是主要代表人物。

回答二:在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影响深远。

回答三: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