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运动中的运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32: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运动中的运用

作者:张汇敏,王君武 来源:《商情》2013年第10期

摘要:通过对有关运动训练方法理论和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文献的综合分析研究, 本文着力探讨间歇训练法中三种亚类训练方法(极强性间歇训练法、 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训练法)在乒乓球专项的身体训练和技、战术的运用方案及其训练方法设计和实施的具体要求,旨在为乒乓球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提升乒乓球训练的科学化。 关键词:间歇训练理论 乒乓球训练 设计方案 要求

乒乓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它的英语官方名称是“table tennis”,意即“桌上网球”。在近几年乒乓球项目发展尤为迅速,无论是从规则的不断完善上,还是从比赛的不断激烈程度上都可看出。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其中,间歇训练理论是一种对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的供能形式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有氧、无氧混合代谢供能。因此,根据队员的特点通过教练员精心设计,将间歇训练法中三种亚类训练方法(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训练法)在乒乓球训练和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战术具有科学意义。 1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1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乒乓球项目和运动训练方法和理论的有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现场观摩法,现场观摩武汉体育学院竞技学院乒乓球队的训练 1.2研究对象:乒乓球训练方案。 2文献综述

笔者在查阅关于乒乓球项目特点与间歇训练法的文献中了解到,采取间歇训练法来设计训练方案有利于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技战术的熟练性和稳定性,提高运动员适应比赛对抗强度的能力。本文参考了《训练方法的本质、结构及发展特征研究》这篇文献,并且通过《运动训练学》中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这一章节,了解了间歇训练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特点,并结合《乒乓球——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中关于乒乓球训练的有关规律综合分析研究。

3分析与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间歇训练法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通过严格控制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极大的发展,以满足激烈运动时的输氧需要,同时发展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通过控制间歇时间,可使机体产生与乒乓球运动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以满足各种供能状态下的转换需要;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和多次重复训练,可使运动员在较高负荷强度和激烈对抗的复杂困难环境下稳定和巩固技术动作,提高机体的耐酸能力;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方法,可使磷酸盐系统、乳酸能系统、以及其他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系统得到发展和提高。 3.2运用间歇训练法设计乒乓球教学和训练中的方案 3.2.1极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运用方案

3.2.1.1身体训练:极强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盐与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在训练中,运用这种训练方法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速度和力量,提高运动员在乒乓球场上激烈对抗的能力;平时训练的强度和密度提高,使之符合乒乓球竞赛中运动员供能系统的要求。

3.2.1.2技、战术训练:乒乓球项目的技术动作是比较复杂, 具有极强的可变性在乒乓球运动中采用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将单个技术动作或成串技术组合动作运用的熟练性与运动素质中的速度、爆发力、耐力以及能量代谢系统中的ATP—CP系统、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相结合。(注:以上练习的组间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分钟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依据) 3.2.2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方案。

3.2.2.1 身体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和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乒乓球项目对运动员快速移动能力、动作变化能力以及混合供能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负荷时间在40秒—180秒之间。通过这种训练方法能较快的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储备,尤其是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两方面。

3.2.2.2 技、战术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能有效的将乒乓球运动员的组合技术动作与身体素质负荷较高的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相结合,提高运动员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在激烈对抗中技术动作灵活多变的能力,往往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动作结构稳定,动作节奏、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动作速度、动作轨迹以及身体姿势都达到完成动作的基本要求,但在乒乓球比赛中,尤其是比赛强度较大,通常到第三局时,运动员电解质失去过多。(注:以上练习的组间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分钟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依据)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间歇训练法与乒乓球运动的结合能提高运动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能力,以及运动员技、战术的熟练性,稳定性,使运动员能适应比赛的对抗强度。通过本人研究可以看出,针对高水平运动员及赛前备战时应广泛使用间歇训练法。在提高运动员实战能力(身体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质和技战术)时教练员应根据队员状况安排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和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以及为无氧训练打基础时应安排合理的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在赛前备战时应根据提高强度而逐步减量的原则合理安排强化性间歇训练法,使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与比赛相一致。

4.2建议:(1)应结合训练目的来实施相应的间歇训练法的方案。教练员要根据训练的要求及训练的原则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来制定训练方案。(2)调整各因素的比重。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对方案是适应状况来不断调整练习组数和次数(练习时间),还要考虑间歇时间和强度之间的关系。(3)及时更新训练手段。乒乓球项目的训练手段丰富多样,教练员应不断更新间歇训练法方案中的训练手段,使一个训练方案能达到多种训练目的,使运动员无论身体素质还是从技战术水平上都能更加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

[2]温军.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的探讨[J].山西体育科技,2005,(2).

[3]吴贻刚.训练方法的本质、结构及发展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2). [4]王安详,许明荣.试论乒乓球训练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