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4:20: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二

一、判断题

1、选修制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F

2、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T 3、个性的多样性有助于扩大人类集体经验的范围。T

4、运用品德评价的方法,只能表扬、奖励,而不能批评、惩罚。F 5、人文学科具有它的科学性,自然学科也具有它的人文性。T 6、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班级授课制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T

7、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F 8、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T

9、西方的\导生制\要比中国的\转相传授\早出现1000多年。F

10、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T

11、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T 12、杜威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F

13、发散型认知方式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点。T 14、相对评价通常以百分制的形式出现。F 15、备课特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F

1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F 17、《论语》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F

18、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T 19、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没有本质上的矛盾。F 20、制定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翩中心环节。F 21、杜威是对新中国教育学影响最大的教育家。F 22、智育本身就包含德育方面的目标。T

23、1922年学制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T

24、清末,西方教育理论直接从欧洲传入中国,形成近代西方教育理论输入的第一个高潮。T 25、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判断及评价,就是道德认识。T 26、班级组织具有一种完全自治性。F 27、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T

28、个人本位论秉持一种抽象的个人观念。T

29、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T

30、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F 3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运算\概念,是指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F 32、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T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T 34、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是内在一致的,不矛盾的。F 35、教育能够延续和发展社会政治制度。T

36、诊断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T 37、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T 38、政治性是教育目的的一个属性,但不是教育目的的全部属性。T 39、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T

40、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T 二、单项选择题

41、看重\发现\、\探究\强调\对话\、\讨论\教学方法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B )。 A、目标模式 B、过程模式 C、纵向模式 D、横向模式

42、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 D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 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43、中国教育史上\文翁兴学\发生在(C )。

A、公元前136年 B、公元前124年 C、公元前141年 D、公元前144年 44、提出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德育原则的是( B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45、教育理论界明确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是在( D)。 A、1929年 B、1957年 C、1982年 D、1983年

46、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往往利用教具向学生进行呈示,这符合教学过程的( D )规律。 A、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 B、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 C、发挥学生主体性 D、知情意统一 47、以下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是( B )。

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 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48、以下关于\个性发展\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C )。

A、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单个命体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言的

B、个性发展是相对于社群内部众多个体的高度趋同发展而言的 C、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全面发展而言的

D、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独特内在潜能的发展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体独特性的发展 49、\产婆术\是下列哪位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方法( B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伊拉斯谟

50、有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施工的依据,这种认知方式称作(B )。 A、场独立 B、场依存 C、沉思型 D、辐合型

51、将新知识、新事物引人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是教学基本阶段中的( A )。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 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 D、检查和巩固知识

52、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 A )三个阶段进行。 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火、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53、关于诊断性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是一种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对学生已有准备状况所作的粗略评估 B、它仅限于查明、辨识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或障碍 C、其根本目的在于摸清学生已有的基础、准备状况 D、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54、提出自然后果德育原则的是( B )。

A、孔子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55、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改进教学的是( D )。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5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于(A )。

A、1986年 B、1992年 C、1994年 D、1995年

57清政府将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是在( A)。 A、1901年 B、1902年 C、1904年 D、1906年 58、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 C )。 A、《大学》 B、《礼记》 C、《颜氏家训》 |D、《学记》

59、我们在安排课程和教学时,应当循序渐进,这是因为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稳定性 B、顺序性和阶段性 C、可变性 D、差异性 6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 A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朱熹

61、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A )。 A、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

B、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 C、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

D、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 6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 )。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 B、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C、决定教育的内容 D、决定人们受教育的年限 63、评价可以敦促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或再加工,这是教育评价的( D )。 A、导向功能 B、鉴定功能 C、诊断功能 D、教学功能

64、\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的观点属于( C )。 A、自然成熟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环境一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 65、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 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 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66、同一年级所有学生必须学习,保证所有学生基本学力的课程是( A )。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67、以下各种类型的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B )。

A、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册子的摸底测验 B、课堂提问 C、课程结业考试 D、升学考试 68、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D)。 A、逻辑性 B、系统性 C、简约性 D、实践性 69、果断纪律理论所代表的班级管理模式是(B )。

A、功能性取向 B、行为改变取向 C、人际互动取向 D、社会学习取向 70、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教育理论最早借道哪个国家(D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71、在发展的某个时期,个体对外界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这称为个体发展的( B )。 A、最近发展区 B、关键期 C、成熟期 D、青春期 72、我国的私学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末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 73、教职工代表大会体现教师具有的权利是(D )。

A、教育教学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74、《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 C )

A、传递知识 B、培养学生的品德 C、既要传递知识,又要培养品德 D、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75、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善恶的一种标准称为(C )。 A、道德评价 B、道德规范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