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57: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评价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评价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我们市、县,近几年来在学生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并进行了中小学考试取消百分数、实行等级制的探索,我们阳信还进行科学实验技能考查、计算机技能考查。音乐、美术、体育还加入口试、面试等超越于简单的纸笔考试的改革措施,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探索对于千变万化的语文教学来说,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还不足以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目前为止,大多数教师的评价内容空泛,形式单一,缺乏激情,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掌握的评价方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迫切需要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多元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高。正如新课程标准中谈到的“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学生。”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以此为指导思想,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要将评价贯穿于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的快速提高。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生命个体,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评价观,使教学成为师生一起经历的生命过程,从而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以学生发展为目的,采用立足学生发展的科学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促进学生在多元评价中快乐成长。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相对传统性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多元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不再仅仅以终结性评价来评价学生,不再仅仅以成绩评价学生的发展,而是采用发展的、动态的评价来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与其成长过程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自己、教师、家长等多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这多主体参与的、多元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各阶段的兴趣、价值观、个性特征等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获得一些重要的学习和发展建议,为学生在确定学习目标、规划专业学习方向等方面提供参考。

新课程标准中谈到的“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地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学生。”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以此为指导思想,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经过教学过程中的多次教学验证与探索,我们认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评价必须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确立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指导思想

我们在评价学生时,要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评价学生时,不搞一刀切,不排队不排名次,不分优劣等级。努力发现学生感兴趣并且确实能促进学生进步和提高的评价工具,以学生为本,考虑每位学生的感受。只要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方面或者多方面有提高,这名学生就是取得了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注意差异性评价,不同学生标准可以不同,重在激发兴趣,使学生建立自信,勤于进取。 (2)采用激励个性发展的评价方式

每个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十个手指有长短”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个人的活动水平层次也就不同。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根据学生的“现实”和认知水平来教学和评价,对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鼓励:一要赞誉鞭策优秀生;二要肯定、激励中等生;三要宽容激励后进生。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信任、激励会化作一种力量,激励人自省、自律、自强。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尽量揣摩学生的认识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评价时要体谅学生的学习困难,肯定他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切忌轻率地给学习落后的学生下结论,简单地评价他的智力有问题。另外,教师在评价时最好不要赞赏学生的智力,如“成绩很好,你在这方面一定很有天才”,使学生以为成绩来自于自己的智力,因而不愿意继续努力去克服困难,教师尤其应该赞赏学生学习时所付出的努力,学生在遇挫时便会觉得是因为自己未尽全力,下次一定要更努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不断自我完善的心理品质。

(3)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工具体系

学生的荣誉卡记录着有关学生学习成就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使用激励语言、小印章、卡通画、小花、小星、笑脸、小红旗、表扬信、家长通知单等多种评价工具,客观而形象地评价出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及其问题,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潜力呢?我以习作的评价为例,如下表格。

写作评价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例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

总之,我们认为,无论是何种评价都应坚持以下理念: 1、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2、 从评价对象上,从关注对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过程的评价。 3、 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4、 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我经常采用小组学习。小组长密切关注组员的学习情况。从参与积极性上、学习专注程度上、掌握知识的程度上等等给予评价,评价主要以发现进步为主,多鼓励、少批评。发现组员最喜欢怎样的评价形式。过一段时间,让小组长们互相介绍经验,交流他们在合作时采取的好方法,乐于接受的评价方式,最喜欢的评价工具,这样既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从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能给教师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给学生提供最好的评价工具做好准备。

通过实验前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80%的学生喜欢老师对自己评价,教师的评价对

学生的情绪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注重情感的投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不敢表达,从老师的评价中,使弱势转化为优势,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如果老师不断地发现弱势,真诚地关爱弱势,那么必定能使合作学习在评价中呈现一派勃勃生机。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采用同桌互评,小组互评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相互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小组成员所接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会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从而激发竞争意识,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形成性评价实质上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平时学习表现的评价。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对学生自我评价习惯的培养也非常重视,教育学生用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掌握学生自评情况,进行恰如其分的鼓励和教育,这样能使学生较理性地认识自身不足,增强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能力,培养学生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审美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心。

我们正式使用多元评价工具的时间并不长,但根据学校教务处的例行学生调查反馈情况看出,学生对这种新的评价方式是认可的,感兴趣的。多元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地全面了解学生,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加强了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促进家校教育的一致性。具体的研究是考虑语文课程评价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由于低、中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评语看不大懂,而且反应不是很强烈,所以我们用“可爱教师评价印章”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图文并茂的小印章,激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做作业的兴趣,使他们每次做作业的时候都按时、整齐地完成,盼着老师“你真棒!”的小印章。

针对孩子们每天、每星期的表现,我们学校用“小学生趣味评价板”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分别给予小花、小星星、小月亮的评价,这种新颖的评价形式,提高了孩子们完成作业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元的评价工具,它注重学生个体的成功和进步,着重于学生素质的增值,评价要与教育情境统一,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引动、定向、激励、强化、内化的作用。

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不同年龄的学生,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评价过程要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实施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注意学生个体的原有基础,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体系庞大的、细枝末节的发展过程,我们的多元评价不可能照顾到学生方方面面的进步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行多元评价时做有心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评价方案的修正和补充。总之,不管如何评价,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民主、和谐、自主、协作、开放、多元的语文课堂模式的建构;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