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6:37: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地 理 试卷类型:A

解析撰写: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地理组 徐海龙

本试卷共12页,3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欢迎加入菁园地理空间QQ群:31534010 交流指正!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1,回答1~2. 1.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 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 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 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2. 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个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 取水——保护水源地 B. 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 用水——节约、综合利用 D. 排水——防止当地污染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水循环各环节的理解。图1以地表水体及③为界分为自然循环、社会循环,这也正是第一题的切入点。地表水体与水汽输送之间的水循环环节为蒸发,其余①为降水,②为地表径流,④跨流域调水,故第1题选B。在社会循环中,人类的排水活动若不对污染进行回收处理,则会导致当地环境污染,故第2题选D。 3. 1980年以来,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肥力 B. 热量条件 C. 河流汛期 D. 降水总量 【解析】:水稻生长对气候尤其是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引起黑龙江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一个纬度左右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条件的改善,故本题选择B。

4. 云南某地梯田规模巨大,级数最多的达5000级,现已成为中外闻名的观光景点。当初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 发展旅游 C. 利于浇灌 D. 便于运输 【解析】:云贵高原地势崎岖,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及毁林开荒极易引发当地水土流失。发展梯田主要目的是为保持水土,故本题选择A。

5. 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 地质条件 B. 水文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气候条件 【解析】:立交桥的坡地直接影响其排水能力,北京较广东降水少,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 故本题选择D。

台风是广东省主要的气象灾害。读图2结合相关知识,回答6~7题。

6. 下列选项中,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岸段位于

A. 惠州南部。汕尾南部,揭阳东南部 B. 阳江南部。广州南部、珠海东南部 C. 湛江东部、中山东部、汕头东南部 D. 茂名南部。东莞西部、潮州东南部 7. 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 大风雨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 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 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8. 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 森林火灾面积 B. 土地干旱程度 C. 洪峰流量 D. 植物病虫害程度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应对灾害能力及对地理信息技术原理的理解。直接依据图示信息得第6题选择C。台风过境,一般会带来狂风暴雨,直接损毁不牢固的建筑物,故第7题选择B。遥感主要功能是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获取,要获得洪峰流量信息数据一般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故第8题选C。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3和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10.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理解。据图示等高线在甲乙直接向北弯曲信息可知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后来总体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故第9题选择B。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故第10题选择D。

11. 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

咒”。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自然资源质量差 B. 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 D. 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解析】:这种“资源诅咒”直接表现在现今国际经济发展中资源贫乏的发达国家与资源富有、以资源输出促经济发展的发展中国家直接。资源输出国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工业技术革新较为落后,面临经济发达的资源贫乏国的有形、无形“剥削”,直接导致其发展滞后。故第11题选择C。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读图4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

12.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3.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本组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原理的理解。图示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2600<甲<2700,2600<乙<2700,1900<丙<2000,故第12题选择C。物体释放辐射能力与其温度呈正相关,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故第13题选择B。

企业的空间扩张受区位条件影响。读图5,回答14~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