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分桃子》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3:38: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名称 授课课题 《分 桃 子》 科研课题 设计项目 内 容 一、学生 分析

(10分) 由于我校处于乡村小镇,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家庭教育水平偏低,况且我们的班额大(54人),很难做到一节课照顾上每个孩子,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我们的教材画面直观、色彩斑斓,有许多课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才能创设出很好的教学情境,而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却根本达不到。因此平时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环境中,积极地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方式,以使学生能有更好地发展。 二、教材 分析

(10分) 在学生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鉴于学生受口算除法的定势影响会导致错误的算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大胆地把十位分不完的情况放在开始,先让学生探究48÷3,在学生建立了正确的竖式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做48÷2,这样学生的竖式书写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并通过小组交流加深竖式书写的算理,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 目标

(10分)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 策略

(30分) 《分桃子》一课是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意义。教学时,我注重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1、 精心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分一分、摆一摆、填一填、圈一圈、画一画等),让学生亲自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逐步体会什么是“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索交流,让学生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五、教学 过程 (30分) 五、教学 过程 (30分) 五、教学 过程

(30分) 一、沟通旧知。同学们,你们会分桃子吗?猴妈妈有48个桃子,准备每个篮子放10个,猜一猜,拿4个篮子够吗?

1、指名用竖式板演:6÷3,18÷6,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让学生说一说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 2、口算:48÷4 480÷4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师:智慧老人看大家这么认真,他可高兴了!他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图。(出示情境图)。 师:小猴子想吃桃子,同学们观察一下,他们碰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有两只调皮可爱的猴子,想分掉48个桃子;为了公平,这两只猴子必须分得一样多,也就是必须平均分。) (1)、提出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可能会提出:4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该怎样列式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8÷2 (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师:下面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研究它。我们可以摆一摆,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学生可以摆小棒,可以在练习本上计算,可以……) (3)请学生说过程。

(每只小猴先分到2捆,又分到4根,也就是24根;口算,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列竖式…… ) (4)分析竖式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列竖式的方法,顺势引导学生说出过程。

学生独立尝试中我认为大部分的学生竖式计算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所以在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过程中,老师应该特别把错例举出,再利用错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在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