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2:52: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大兴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初三语文

1.本试卷共12页,满分120分。 2.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含27个小题。 明 3.所有试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卡。 说一、基础?运用(共20分)

请根据要求,完成1~7题。(共15分)

①《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反映了魏、蜀、吴三个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它成功刻.画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其中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像“奸绝”—— 、.“智绝”—— 、“义绝”—— 等,更是妇孺皆知。

②《三国演义》中涉及到的历史内容、人物姓名、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基本套路。历史演义小说大多是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一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的性。《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了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照顾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气势磅礴 (bó ) 脍炙人口 (huì) ..B. 气势磅礴 (bó ) 脍炙人口 (kuài) ..C. 气势磅礴 (tuó) 脍炙人口 (huì) ..

D. 气势磅礴 (tuó) 脍炙人口 (kuài) ..2.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A.“方”字的笔顺是:

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再”字的第四笔是: |

B.“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 C.“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 D.“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 3.根据语境,在文中第②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它要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要么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B.它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又反映了明朝社会许多内容。

C.它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又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 D.它要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明朝社会许多内容,要么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 4.三国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书法家,钟繇就是其中之一。钟繇是楷书创始人,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价极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断这四幅作品中由他创作的一幅是( )(2 分)

5.张飞是个卖肉的屠户,请你为他的店铺选一副对联( )(2分)

龙 进回鸟中但古 何 蛇 门府兽外愿今 愁 蜿 须可飞文世书 架 蜒 劈煎腾章间籍 上 归 切炒入任人凭 药 梨 剁烹简你无 君 生 枣 砍 炸 笺 观 病 选 尘

( A ) ( B ) ( C ) (D)

6.上文中所提到的“奸绝”“智绝”“义绝” 依次指的是( )(2分) A. 关 羽 董 卓 诸葛亮 B. 周 瑜 关 羽 曹 操 C. 诸葛亮 曹 操 赵 云 D. 曹 操 诸葛亮 关 羽

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语境分析划线语句有无错误。如有,请改正过来。(3分) 毛泽东是非常肯定诸葛亮的。他特别爱唱《借东风》和《空城计》。主要表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1950年,他对董其武说:“你看过《三国演义》吧?共产党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办事,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诸葛亮与刘备的鱼水关系和七擒孟获的故事,更是毛泽东经常提及的。

答: 8.默写(共5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1分)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3)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1分)

(4)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哲思皆属上品;范仲淹的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 , ”所绘景象均显边塞独特风景。(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2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等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