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实训心得体会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08: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震作用使其受剪,当混凝土抗剪强度不足时,则产生交叉裂缝及脆性错断,从而引起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所以在设计中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尽量减弱短柱的楼层约束,如降低相连梁的高度、梁与柱采用铰接等;②增加箍筋的配置,在短柱范围内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l00mm,柱的纵向钢筋间距≤150mm;③采用良好的箍筋类型,如螺旋箍筋、复合螺旋箍筋、双螺旋箍筋等。

(3)由于建筑的需要,有时需要框架梁外挑,且梁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内力和配筋计算中,有些设计人员对其受力概念不清,误认为此柱为构造柱,并且其配筋为构造配筋,悬臂梁也未按计算配筋,这样有可能导致水平荷载作用下承载力不足,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实际上,在结构的整体计算中,此柱为偏心受压构件,柱与梁端交接处类似于框架梁、柱节点,应考虑悬臂梁梁端的协调变形。所以对于此柱应作为竖向构件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并且柱与梁端交接处应按框架梁、柱的节点处理。

(4)在计算单榀框架的内力时,应注意底层框架柱的计算高度和箍筋加密区高度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要求底层柱遇有刚性地面时,除上端箍筋加密外,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范围内也应加密,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xx》中规定除满足以上条件外,还应满足柱根不小于柱净高1/3范围内箍筋加密的要求。

(5)在设计框架结构和裙房时,高低跨之间不要采用主楼设牛腿、低层屋面或楼梯梁搁在牛腿上的做法,也不要用牛腿托梁的方式作为防震缝。因为在地震时各单元之间,尤其是高低层之间的震动情况不同,连接处很容易压碎、拉断。因此,凡要设缝,就要分得 __,凡不设缝,就要连接牢固,绝不能似分非分,似连非连,否则很容易在地震中破坏。

(6)在设计中不得随意加大主筋的面积,或为了简化构造而统一截面设计,以避免造成结构的某些部位相对薄弱。

此次,实训可谓收获颇丰。

建筑结构实训心得

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是提高了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对

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见解与发现。 对于框架结构的内力目前多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但是目前有的工程

设计人员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计算结果,而缺少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在一

些图纸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为以后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xx》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

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

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适宜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掌握“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

架柱的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另外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

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应满足规范《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xx》所规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另外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注意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

与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的区别。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89》中梁

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xx》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依据规范来确定梁的最小配筋。 3框架柱配筋的调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均不会按此配

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

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

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 因此应选择最不利的方向进行框架计算,另外也可分别从纵、横两个方向计算后比较同

一侧面的配筋,取其较大值,并采用对称配筋的原则。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 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总截面

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大25%。

(2)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边柱1.3倍,中柱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