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2:34: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数乘整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小学数学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数乘整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我来分析教材。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小数加法、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为后面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做准备。

根据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同时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算理和算法。难点是理解算理及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其次,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生本教育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情境教学法、迁移类推法、引导发现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学习中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参与程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等活动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进行课堂教学。

环节一:复习引领 情境导入

为了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首先复习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的有关知识,为后面探究新知做铺垫。

接着,多媒体出示公园一角买风筝放风筝的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动态显示。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小明提出买3个3.5元的风筝多少钱?要求这个问题,怎样列式?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3.5×3,教师引导观察这个乘法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小数乘整数》。

我这样设计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小数乘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环节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小数乘整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3.5×3怎样计算?让学生试着做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计算过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组内交流,全班汇报。让学生到台前展示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那种方法更简洁,重点理解用竖式计算: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35角×3得105角,最后把105角转化成10.5元,因此3.5×3=10.5。关键的一步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先学后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做一做的题目,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二题是怎样解决的,渗透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利用元角的转换接着板书0.72×5,引导学生思考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整数来计算?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根据实际情况以学定教。小组交流并尝试对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把0.72×100转化成72,再计算72×5得360,要使积不变,360÷100得3.60,最后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因此0.72×5=3.6。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竖式因数中小数位数和积中小数位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明白(教师明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练习 内化新知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1、基础题做一做的一二题,并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如何确定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2、变式题、3、拓展提高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内化新知。

环节四:课堂总结 反思评价

课的最后我多媒体出示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2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所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最后,说一下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既条理清晰、简单明了,又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便于学生归纳总结。

小数乘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