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5:09: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翻译的基本理论复习题
(一)列举至少三种翻译标准(中、西均可),并指出是由谁提出的。
中国的:严复,信雅达三字标准; 林语堂:忠实,通顺,美的标准 傅雷,神似 ;茅盾:意境论;钱钟书:化境 赵秀明 :韵味说 外国的:
泰特勒的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费道罗夫的等值论:等值即译文和原文等值,表现在读者看了原文和译文之后,其感受的等值性。
奈达的等效理论
奈达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观点,提出“最接近的,自然的等效翻译”概念,认为翻译必须以接受者服务为中心,要根据不同接受者的要求对译文作相应调整。
(二)翻译的主要方法有_直译_和_意译_。
“直译”就是忠实的再现原作思想内容,并尽量保存原作语言形式的表现方法。原文如在形、义上与译语全同或是基本相同的可以直译,原语中的比喻或形象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的有时也可以采用直译。
“意译”是忠实传达原作思想内容而放弃原作形式。多强调译文的效果,不求表层次形式对应,只求语言在深层次中的对应。不是主观臆断,是以不背离原文为限度,注意翻译时对原文结构的调整,用规范的译语表达。
(三)列举你所掌握的翻译技巧。
技巧是翻译的具体策略,在直译和意译两大类翻译方法之下,具体的翻译技巧有分切、转换、转移、还原、阐释、融合、引申、反转、替代、拆离、增补、省略、重复、重组、移植等。再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增、减、移、换四大策略。
(四)列举中、西翻译史上著名翻译家至少十位。
傅雷,季羡林,草婴,鲁迅,杨绛,朱生豪,张谷若,诺思,查普曼,费洛里欧,何兰德,阿瑟伟利,弗兰茨库恩,玄奘、义净、徐寿、李善兰、赵元益、卞之琳、叶水夫、黄龙、茅盾;乔叟、西塞罗、哲罗姆、阿尔弗雷德国王、波伊提乌、诺思
(五)谈谈翻译的困难(至少两点)。
首先理解的困难。汉语和英语都是很发达的语言,以表达丰富细致著称,要理解的准确必须处处细致。Eg:in the seventh heaven不可按表面译为“升天”本意是“非常高兴”:翻译方法的选择是另一困难。直译和意译的选择,翻译腔的消除,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都需要熟练的技巧。
(六)中、西语言的主要差异是:
语言差异: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表意文字,句子有语调,有形态变化。英语属于印欧语言,是拼音文字,单词有声调,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语音的一大特点是音节匀称,成双成对。于是双音节化和四音节化成了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 句子差异:由于中西方思惟方式不同,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的结合表现为两种性质不同的序列。英语是开放式序列,在词的组合中,核心词一般居于首位,其限定成分可以随想随加。而汉语是闭合式序列,在词的组合中,核心词一般位于尾部,限定修饰成分在先,说到核心词,序列便闭合。
(七)一个合格的译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1.扎实的语言功底。~是保证译文质量的根本。译者应具有扎实的汉英语言基本功,较强的
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能正确理解原文,熟练运用本族语的写作能力。2.丰富的文化知识。译者应有广博的知识,对各学科有所了解。除专业知识外,应注意各学科相互渗透,尤其是文学翻译要增强修养。3.理论与技巧修养。译者应掌握基本翻译理论和方法,善于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4.专业修养。文章翻译,译者应熟悉所译文本所涉及的专业内容。文学翻译的专业是审美,需要较好的文学功底,懂得艺术规律,运用艺术性语言译出有文学味的作品。
(八)中国大规模的翻译活动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是佛经翻译。
(九)文学翻译和非文学翻译有什么主要不同点?
文学翻译的专业是审美。需要有较好的文学功底,懂得艺术规律,运用艺术性语言译出有文学味的作品。
(十)翻译为什么要讲究修辞?
1.翻译的质量依赖于修辞的质量:翻译中的表达问题,实际上也就是修辞问题,因为修辞就是讲究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艺术,如何斟酌词语,锻词造句。而译者建构译文,表达的完美,译出精品,完美依靠修辞。
2.译文之“神”源于词语之锤炼。
(十一)翻译是忠实主要还是通顺重要?或者两者都重要,为什么?
两者都重要,忠实即信守原作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思想内容通常指作品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所流露的感情等。通顺指译文语言通俗易懂,符合译语规范。忠实和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年通顺,读者看不懂,也就谈不上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脱离原作的内容与风格,通顺也就失去了作用,使译文成为杜撰甚至乱译。
(十二)翻译的过程是什么?
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从特定的翻译动机出发所进行的解读原作、建构译作的全部活动,这个过程包括理解、表达和修改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是相互循环联系的。理解要求译者根据一定的语境阅读全文,分析出袁文中的语言意义、言语意义和言语动机,以及各种修辞信息和语境信息。表达时理解的深化和体现,是将译者对原作的理解通过语言组织的形式呈现出来。修改是对理解和表达质量的全面检查,是对译文错误的纠正和改进,也会上塑造翻译精品的保证。
(十三)你认为语境在翻译重要吗?为什么?
语境是指语言使用和意义生成的环境,分为宏观语境和微观语境。翻译时既要善于从宏观上运用整体思维方式,对语言运用做整体把握,整体分析,体现出一种语境通关的思想,又注意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词语的运用,行文及表现的手法,才能保证译文的成功。
(十四)翻译的灵活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灵活的技巧是指技巧的运用在于圆活。在语法上注重语义结构,词语内涵丰富,文句结构流洒自如,词语和句法组织重意合不重形合,句子的语法成分和语法意义也都不显在形态上,而是隐含在语言的总体结构中。
(十五)翻译时需要注意原文中文化因素的传达吗?为什么?
异域文化适应本土文化打上文化印记。地域不同,要求语言表达者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与之适应,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人,语言特点不同,在语音上,词汇上语法上都会形成一些差别。这种差别要求在语言环境表达中做出适当的调整,互相适应。
(十六)四字格的翻译要注意什么?
汉语的四字格历经锤炼,言简意赅,常常是已合法的佳作。翻译转换是,应注意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特色。
(十七)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是什么关系?
我们目前所说的翻译理论是通过翻译实践活动经验的总结而提炼出来的,主要用来检验翻译作品,检查翻译活动的效果,而不是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由于翻译理论是从描写和分析译品中总结出来的,因此理论亦可反过来用于指导对译品的批评与赏析。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过节”。不容置疑,大凡理论总是具有一定难度,一般不如经验直观,与实践的“现实”联系也不紧密,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不可能提供简单快捷的答案。在许多情况下,由于翻译内函和性质不断被重新界定,理论非但没象设想和预期的那样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反倒使实践变得混乱不堪,亦难以用来评估实践的效果,甚至使实践陷于无所适从的境地。虽然如此,理论的作用及重要性仍不容抹杀。 (十八)翻译有不必要考虑读者吗?为什么? (十九)翻译是理解重要还是表达重要?为什么?
(二十)翻译是传达内容重要还是保留风格重要?为什么?
(二十一)理解原文,指的是理解原文中的什么?
首先解析原作有组织的言语系统,依其文序感知其字,词,句,段,章,篇,进而通晓文章独具的体式和风貌,即把握结构,辨明语体,识别文体,揣摩技法,贯通文气,品味风格,监审文风,欣赏气质,然后提取全文内涵的信息,即抓住事料,概括意旨,体会情感,进入境界。
其次要跨越译者与作者的距离,双方只能以文字载体为中介来实现两个心灵的理解转换和情感交流。
再次是跨越译者与社会的距离。文章文学是作者在一定时代背景下写出的,纵向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读者当时阅读,或隔代阅读,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必有所不同。
一、翻译定义:
1. 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 刘宓庆——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
4. 王克非——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5. 泰特勒——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 6. 费道罗夫——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7. 卡特福德——翻译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ource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arget Language)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
8. 奈达——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就意义而言,其次就是文体而言。
9. 巴尔胡达罗夫——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语言产物的过程。 纽马克——通常(虽然不能说总是如此),翻译就是把一个文本的意义按作者所想的方式移译入另一种文字(语言)。
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r target language译入语)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source language 原语),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 Dubois
11.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Eugene Nida
12.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
13.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
二、翻译标准
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语言必须合乎规范、通俗易懂。 2. 严复对翻译曾经提出“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的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3. “泰特勒三原则”:(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谭载喜,2006)泰特勒指出,这三项原则是好的翻译所必备的条件,它们次序的排列是恰当的、自然的,是按重要顺序排列的,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牺牲某一个原则就要注意到它们的次第和比较上的重要性,决不能颠倒主次,以牺牲思想内容的忠实来求得译文的优美和流畅。 4. 前苏联语言学派代表人物费道罗夫他在《翻译理论概要》中提出了“翻译等值”理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在内容和形式不可分隔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
5. 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他对翻译所下的定义: 所谓翻译, 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文体。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翻译的本质和任务是用译语再现源语信息, 翻译的方法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
6. 纽马克“文本中心”论:纽马克把要翻译的对象看成文本,并根据语言的功能把文本分为表达型、信息型和召唤型三大类。表达型包括严肃的文学作品、声明和信件等;信息型包括书籍、报告、论文、备忘录等;召唤型包括各种宣传品、说明书和通俗小说等。他认为不同的文本应该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纽马克把翻译方法分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前者强调忠实于原作“原作者”;后者强调忠实于译作“读者”),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等效”要求。
7. Vermeer的“目的论”: 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initiator)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但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目的性原则要求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和功能,而
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即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8. 其他翻译标准 刘重德: 信达切 许渊冲:信达优;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等化、深化、浅化;知之、好之、乐之;发挥译入语优势) 思果:信达贴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 钱钟书:化境
鲁迅: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宁信而不顺 Vs 赵景深:宁错而务顺
林语堂: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 郭沫若: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三、翻译过程
理解和表达是翻译的两个主要步骤。译者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至关重要;译者的表达须具有准确力和表现力,语言须具有生动性和形式美。 分析原文就是细致处理词位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研究句法和语篇结构。理解和领会原文是从事无论何种翻译的基本功力。如果译者确实理解了原文的涵义,又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译语,那么翻译就是一个很自然的驾轻就熟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可以简单分为:理解—表达---校核三个阶段,或理解---表达两个阶段。 四、翻译分类:
1. 从译出语(source language)和译入语(target/receptor language)角度来看,翻译可分为本族语译为外族语,外语译为本族语两大类。
2. 从涉及到的符号来看,翻译可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通过同一语言中的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符号,如把古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通过一种语言符号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如把英语译成汉语),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如用手势语解释一则新闻。)
3. 从翻译的手段来看,翻译可分为口译、笔译和机器翻译。 4.从翻译的题材来看明,翻译可分为专业性翻译(翻译法律、科技文献、专业学术论著等)、文学翻译(翻译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和一般性翻译(翻译各种应用文和新闻报道等)。
5. 从翻译方式上来看,翻译可分为全译、摘译和编译。 五、中西语言差异: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 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的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它们在发音、构词法、句法、修辞形式以及谋篇布局方面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两者之间虽不乏相通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Eugene A. Nida说过,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莫过于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之分了(1982)。
“形合”和“意合”是已故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译。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syntactic devices)或词汇手段(lexical devices)。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方梦之,2004)。印欧语言重形合,语句各成分的相互结合常用适当的连接词语或各种语言连接手段,以表示其结构关系。汉语重意合,句中各成分之间或句子之间的结合多依靠语义的贯通,少用连接语,所以句法结构形式短小精悍。
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孙家晋曾说过,“西文像树上分出枝桠,中文如铜钿串在一起。”印欧语言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有人称之为线性的语言,其句法以主谓结构为中轴线;如果有宾语或补语成分,可在主线上延伸;定语及状语成分则以枝桠的形式构成分支线,并通过关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