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20:38: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生》教案3
【教学目标】
1.朗读全文,感知四个场面、三大人群的特点,理解通篇以喻说理的写作方法。
2.通过品读、讨论、点拨,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的意念,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3.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人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揣摩人生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讨论通篇以喻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归纳的能力。 2.揣摩语句,体会作者珍爱生命的情感,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信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了“人生”的内涵。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示例引入)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勃兰兑斯却把人生比作高塔。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兑斯的《人生》一文或许能给我们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勃兰兑斯的《人生》。
二、走近作者
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教师荐读。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é)取:掠夺。 臆(yì)测:主观的推测。 馈(kuì)赠:赠送。 瞭(liào)望:登高远望。 充沛(pèi):充足而旺盛。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设计问题,学生探讨回答:
(1)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你还能想到那些别出心裁的比喻?
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作答,可以从生命成长的历程、人生事业的追求等方面来剖析。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我们还可以将人生比作登山、渡河、读书、游戏等。
(2)确实,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和感悟不同,就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诠释。文章描述了哪些场面?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概述一个场面,研讨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相机点拨明确。
第一小组:第一个场面是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有摔落,这是对立统一的。但最初的攀登是年轻时的生活经历,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后来攀登就艰难许多,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
第二小组:第二个场面描述深入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他们渴望去探索许多世纪以来前人所挖掘的坑道,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并乐此不疲,非常快乐。
第三小组:第三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主要运用简练的笔法,描写他们的性格和情态,辛劳和勇敢。
第四小组:第四个场面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作的情景。他们的工作是那样琐碎、微小,但他们是那样专心、细致、勤奋,工场不大,但生活的空间很大。
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及几种人在各种不同领域中奋斗、劳作的场景。这样看来,作者是把“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四、品读探究
1.教师设疑,学生品读讨论交流。
作者描述了哪几类人?各有什么特点?表达什么意念,肯定或赞扬什么精神?(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由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给以点拨明确) (1)从事研究工作,像阿基米德这样的科学家、脑力工作者。 (2)军事家、政治家之类的人,像恺撒大帝、秦始皇等。 (3)那些发明家、工艺师、设计师之类的人。
从中,我们不难感觉到作者肯定对时光珍惜,热爱生命的人,赞扬他们勤于劳作、辛苦探索、勇敢顽强的精神。作者的写作意念和人生观,就是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为光彩。
2.品读文章语句,启发学生质疑探讨。 语句质疑示例: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老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或者,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那像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或者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他的东西。或者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或者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3.写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