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练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6:35: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学》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地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2、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

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人的这些生物特性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故称之为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重要生物性前提,但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二、判断正误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正确)

2、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正确) 3、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 4、教育不只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动物界也存在。(错误) 5、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确) 6、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也是人。(错误)

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就是说明教育是决定社会发展变革的最根本力量。(错误) 8、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 9、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体、音、美等方面素质的特长教育。(错误) 10、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正确) 11、教育应该求同去异,扼长补短,培养标准化的“产品”。(错误)

12、教育中的“减负”要取得实效就必须减少课程门类,少留或不留作业;少考或不考试。 (错误)

三、简答

1、什么是教育学的“个性”?如何科学地培养人的个性?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教育学所说的个性是指个体在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主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社会和教育的影响,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

科学地培养人的个性,首先要清楚两种不同的个性观。一种是以牺牲人的整体发展为代价,片面培植人的某方面专长的所谓个性教育,这是对人的割裂的资产阶级个性观;另一种个性观是在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对人的特长进行培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的个性观。

教育有三大基本职能:促进社会延续和发展的职能;加速个体身心社会化进程的职能;传递知识经验和创新知识的职能。

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人发展的内在根据之一,对遗传素质的作用不能否定。但也不能因为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就因此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把人的发展完全归因于遗传因素。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

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同其他因素相比较,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对人的发展方向

教育学 第1页 共4页

起着制约作用;教育是有计划地全面系统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教育是有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以使人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此外,人的遗传素质的开发要靠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塑造离不开教育;对环境中各种积极和消极因素的筛选利用要依赖教育;人的各种实践活动要获得成效,必须要依靠教育来培养正确的实践目的和掌握有效的实践手段。

4、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都有哪些?各自的地位与作用怎样?

影响因素:遗传素质、主观能动性、环境、实践活动和教育5个因素。

地位作用:遗传素质是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动力,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外因,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发展的有效手段。 5、什么是教育?教育同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有何本质区别?

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地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和环境是有着根本区别的。人的实践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而教育则完全是培养人和改造人的活动。同时,教育也不等同于环境。环境纯粹是人发展的外部因素,而教育则包含有主观因素;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自发的,而教育对人的影响则是自觉的。 四、论述

1、试剖析当前中小学教育实际中对教育方针背离的诸现象及其原因。

(1)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当前教育中诸多主要问题的根源就是对教育方针的背离。封闭教育,背离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的培养途径;对人的素质的片面培养,背离了教育方针对人的素质的全面性要求;教育实际对教育途径与人的素质结构的背离必然导致教育结果的背离。即现实教育对教育方针的背离表现主要有:一是背离了教育的公平性;二是背离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要求;三是背离了培养人的基本途径。

2、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1)学校教育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的性,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对学生的培养是全面的和系统的,可以保证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学生具有可塑造性,也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校教育还可以协调各因素对人的影响。(2)实现条件:教育目标的设计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符合社会的需要;教育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与家庭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协调一致;适应或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试用所学教育理论诊断我国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

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艰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各类教育之间发展差距很大。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异过大,薄弱学校改造仍

教育学 第2页 共4页

然面临巨大困难。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然面临许多困难,育人质量有待提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或应试教育倾向相当严重。教师队伍的质量、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教育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 五、案例分析题

13岁少年奇奇(化名)由于在校打架等问题受到老师的处理。老师的做法是,让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就“要不要奇奇继续留校读书”的问题进行表决。由于没能够通过表决,奇奇的父亲只好给孩子另外找了一所学校去上学。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这是典型的违背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而不是把犯一点错误的学生赶出学校。

(二)

一、名词

1、智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

生,发展学生的智力。智育是各育的认识基础。 2、教学: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身心

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二、判断正误

1、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正确) 2、德育即是道德教育简称。(错误)

3、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正确) 4、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正确) 5、“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错误) 6、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正确) 7、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必然会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错误) 8、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但不能搞教学唯一。(正确 ) 9、德育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正确)

10、对于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接受学习是次要的学习方式。(错误) 11、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正确) 12、教学只是完成智育任务的基本途径。(错误)

三、简答

1、教师有哪些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

2、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改变课程内容的难、繁、偏、旧和学科本位以及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现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强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走向: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建立多维、立体式的课程结构;注重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多样化和多向互动与交流;发展弹性、多元的教学评价模式;课程管理体制重心下移,开发学校课程。

3、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教育学 第3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