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冲刺强化模拟训练7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8:06: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增分强化(七)

Ⅰ卷选择题、Ⅱ卷必考题

7.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了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与漂白粉混合使用可增强漂白效果 B.草木灰与尿素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钾、氮复合肥,增强肥效

C.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化学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D.“低碳经济”是以甲烷等碳原子数较小的物质为原料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 解析 洁厕灵”(有效成分为HCl)与“漂白精”(有效成分为Ca(ClO)2)混合易产生氯气,有毒,选项A错误;草木灰是碱性肥料,如混合尿素,会加剧尿素中的氮元素变成氨而挥发,肥效减弱,选项B错误;煤的气化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主要反应是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等。 煤可以直接液化,使煤与氢气作用生成液体燃料;也可以间接液化,先转化为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醇等。煤的干馏是指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工业上也叫煤的焦化,属化学变化。从煤干馏物中可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煤炭经气化、液化和干馏等过程,可获得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选项C正确;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不是以甲烷等碳原子数较小的物质为原料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选项D错误。

8.标准状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等体积的CH4和HF所含的电子数相同 B.pH=12的Na2CO3溶液中c(OH)=10 mol/L

C.2.5 g Mg-Zn合金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可能为2.24 L D.由H2O2制2.24 L 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NA

解析 标准状况下,CH4为气体、HF为液态,等体积的CH4和HF所含的电子数不相同,选项A错误;KW<10

-14

-2

,pH=12的Na2CO3溶液中c(OH)<10 mol/L,选项B错误;2.24 L

--2

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 mol,若全是Mg需要2.4 g,全是Zn需要6.5 g,需要Mg-Zn合金的质量介于2.4~5.6之间,选项C正确;由H2O2制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制2.24 L O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选项D错误。

9.已知烯烃X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X(g)+H2(g)→Y(g) ΔH<0,其中烃Y的键线式为“王”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烯烃X只有一种结构

B.烯烃X的摩尔质量为126 g/mol

C.烃Y的一个氢原子被4个碳原子的烷烃基取代,所得产物有12种 D.该反应降温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产物

解析 由烃Y的键线式为“王”字和碳原子成键的饱和性可知烯烃X的结构只有一种,选项A正确;烃Y的分子式为:C9H20,烃X的分子式为:C9H18,摩尔质量为126 g/mol,选项B正确;烃Y中有3种化学环境的氢,4个碳原子的烷烃基有4种结构,所得产物有12种,选项C正确;降温会减慢反应速率,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产物,选项D错误。

10.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B ) 选项 A B 实验目的 检验石蜡油的分解产物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主要仪器 硬质试管、酒精灯 试管、酒精灯 所用试剂 石蜡油、碎瓷片、石棉 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新制氢氧化铜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待测盐酸溶液、石蕊溶液 铝粉、氧化铁、 C D 测盐酸的浓度 铝热反应 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试管、酒精灯 解析 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主要成分是烯烃,需要酸性KMnO4或Br2水溶液进行检验,选项A错误;葡萄糖含—CHO,具有还原性,而蔗糖不具有,则选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煮沸,需要仪器为试管、酒精灯,产生红色沉淀的为葡萄糖,选项B正确;石蕊溶液变色不明显,不能用作中和滴定实验的指示剂,仪器缺少胶头滴管滴加指示剂,选项C错误;铝热反应在纸漏斗中进行,选项D错误。

1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称:PEMFC),又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燃料电池,是一种以含氢燃料与空气作用产生电力与热力的燃料电池,膜极组和集电板串联组合成一个燃料电池堆。目前,尤以氢燃料电池倍受电源研究开发人员的注目。它的结构紧凑,工作温度低(只有80℃),启动迅速,功率密度高,工作寿命长。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可用一氧化碳、甲烷代替图中氢气和氧气(空气)形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B.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

C.用该电池作为精炼铜的电源时,A极与粗铜电极相连

D.当外电路中转移0.1 mol e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数目为0.2NA

解析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含氢燃料与空气作用,一氧化碳中不含氢,选项A错误;图中B为正极氧气得电子,选项B正确;A极为负极,接精炼铜的阴极:精铜,选项C错误;

根据电荷守恒,当外电路中转移0.1 mol e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H的数目为0.1NA,选项D错误。

12.下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A、C、D、E为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B C E D -+

A.元素A对应的氢化物,常温下一定是气态 B.元素B、E的原子序数相差19

C.与金属钠的反应中,1 mol C原子和1 mol E原子得电子数目一定相等 D.A、C、D均可形成18e分子

解析 由图,A、C、D、E为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3,设A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 C、E最外层电子数为x+2,D最外层电子数为x+3,得x=4。则A:碳、B:砷、C:氧、D:氟、E:硫。碳元素对应的氢化物中若碳原子个数大于4,常温为液态或固态,选项A错误;元素B、E的原子序数相差17,选项B错误;在与金属钠的反应中,1 mol氧原子可以得到1 mol e或2 mol e,1 mol硫原子得2 mol e,选项C错误;C2H6、H2O2、F2为18 e分子,选项D正确。

13.下列图像表达不正确的是: ( B )

A.图①表示利用pH=13.00的NaOH溶液滴定20 mL pH=1.00的盐酸反应绘制酸碱滴定曲线。造成两组同学的曲线不同的原因可能是b组用待装液润洗锥形瓶

B.图②表示向某稀H2SO4溶液中滴入0.1 mol/L氨水,溶液中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随滴入氨水体积变化曲线,稀硫酸的浓度为0.1 mol/L

C.图③表示Zn、Cu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流强度的变化,在T时加入了H2O2

D.图④表示向等浓度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