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现状及其影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3:38: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现状及其影响

作者:徐宗法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2年第05期

随着《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发,历史与社会教学进入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思想、理念的落实,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兴趣的激发。但历史与社会课堂沉闷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应试模式依然广泛流行。笔者通过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状况的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很多教师由于受原有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在理解新课程和运用教辅资料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尤其是对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上,此种现象最为突出。目前对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的运用主要存在如下现状: 一、“视而不见”型

当前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对新教材的了解也越来越透彻。但是有些历史与社会教师还是停留在老教材的教学方法上。对自己没有刻意去学习,对新事物缺乏认知的积极性。对教师教学用书根本不屑一顾,整个学期下来可能连翻都没有翻一下,甚至对教师教学用书进行口诛笔伐。这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自己在思想上不重视。 二、“全盘照抄”型

当前在使用教学用书上还有相当多的教师缺乏自己的思想,把教师教学用书当成了权威,唯教学用书独尊,把整个教学活动变成照搬教学用书的过程而不加选择,甚至把教学用书上的内容奉为“圣旨”一般神圣不可侵犯。其一方面是由于历史与社会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与理论水平较低,不知道如何运用教学用书。另一方面也跟历史与社会教师教学缺乏主动性有一定的关系。

这两种做法都违背了教师教学用书编者的初衷。作为教材组成要件的教师教学用书,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依据历史与社会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和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共同编写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力图贯彻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教学,是教师理解新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案的重要依据,它尽管是以历史与社会教材附属品的面目出现,但对大多数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性意见。

在新课程的改革进程中,无视教学实际,盲目遵循科学家和书的指导将会束缚教师的手脚,也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而对教学用书弃置不用的做法无疑将使自己失去一笔宝费的资源,从而加重教师的备课负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