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应急办应急管理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精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5:50: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县应急办应急管理知识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判断题

1.灾情指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其他危害人类社会的破坏现象。(对) 2.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错) 3.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具有群发性。(对) 4.面对灾害,预防比救助更为经济。(对)

5.许多自然灾害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形成多种形式的灾害链。(对)

6.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设定了4个响应等级。(对)

7.因灾死亡30人以上,可以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规定的4级响应。(对) 8.减灾预案制定后,进行相应的演练有助于预案的实施。(对)

9.防灾减灾领导是关键。培训、提高各级领导防灾减灾知识和应急管理技能,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对)

10.“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是当前我国的救灾工作方针。(对)

11.灾害发生后,自救互救是主要的救灾方式。(对)

12.地震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要尽量顺风跑,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错) 13.地震发生时可以在立交桥下避灾。(错)

14.地震主震结束后,学校的学生疏散时,要有顺序,还要以书包等保护头部。(对) 15.地震时若正在搭乘电梯,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电梯一旦停下,就迅速离开电梯。(对)

16.开车时如遇地震,要尽快安全地停车,然后待在车内,蹲伏于座位旁;如果停在较空旷安全的地带,也可走出车外。(对)

17.出于防灾目的,居室中不要把重物置于高架上。(对) 18.地震避灾时应面向窗户。(错) 19.地震时应打开出入的门。(对)

20.地震时如在院子里,要躲在院墙角或门柱旁。(错)

21.自然灾害逃生时,多人向同一个方向拥挤是很不安全的,因此处在拥挤的人群中时,要向与人流相反的方向移动。(错)

22.地震后灾民应先争取时间自救、互救。(对)

23.被埋压在地震废墟中时,有条件时可敲击水管求救。(对) 24.地震时照明最好用手电筒,不要使用蜡烛、火柴等明火。(对) 25.震后救人时,为防止粉尘窒息被营救者,必要时可洒水息尘。(对)

26.发生破坏性地震后,水库或水坝下游附近的居民应暂时躲避,确信坝体无溃决危险后再搬回。(对)

27.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关闭电源、火源与天然气源。(对)

28.防止地震衍、次生水灾的主要办法是及时打通堵塞,疏导积水。(对) 29.台风暴雨中,在城市街道上行走时要尽量靠近道路边缘。(错) 30.将木制家具、木板等捆在一起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对)

31.汽车进入水淹地区时,如条件尚允许行驶,应关闭窗户,迎着洪水驶向高地。(对) 32.将树枝、竹竿、木杆采用编席的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自制漂浮逃生筏。(对)

33.在有大风的雷雨天气里,最好打带有金属杆的雨伞,因为这样的雨伞才不易损坏。(错)

34.人落水后,应马上脱掉鞋子。(对)

35.灾后若原饮用水源污染,有条件时,可饮用瓶装水或到指定处取水饮用。(对) 36.地震、水灾后的防疫工作对于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对) 37.热带风暴来临前,应利用胶带粘牢窗户玻璃。(对)

38.山洪暴发时若在山上来不及逃走,可用绳子将身体绑在大树上。(对) 39.手机、哨子、旗帜、颜色鲜明的衣服等都可用作水灾后求救的联络工具。(对) 40.枯井突然有了水,井水的水位突然大幅度上升或下降,都可以肯定将要发生地震。(错) 4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对)

42.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怀疑是地震前兆时,应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对) 43.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对)

44.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机场、车站等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置紧急疏散场地。(对)

45.大规模的滑坡有可能掩埋村镇、摧毁厂矿、中断交通、堵塞江河。(对) 46.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并有加宽、加长的现象,这意味着可能发生滑坡。(对) 47.若山坡上明显出现裂缝,特别是裂缝有加宽、加长的现象时,发现者要向当地政府报告。(对)

48.暴雨一般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即24小时内的雨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对) 49.雾出现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对) 50.24个节气中,最冷的一个节气是大寒。(对)

51.大雾、积雪、降水等天气现象的出现,易发生城市交通事故。(对) 52. 当寒潮来临之前天气要暖和一两天。(对)

53.大雾天气,行驶中的机动车驾驶员应打开防雾灯,密切关注路况,减速慢行。(对) 54.预报调度工作是防洪应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对) 55.除了不可抗力外,人为活动因素也可诱发山洪灾害。(对) 56.预防山洪灾害的“明白卡”要发放到村、户。(对)

57.为防范洪水灾害,农村建房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坡势较缓的房址。(对) 58.雷雨时到江河中游泳或划船是安全的。(错)

59.冬季降雪量偏少,春季气温回升快,森林火险期可能会提前。(对) 60.少年儿童可以参加森林火灾扑救。(错)

6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对) 62.公共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可以动火施工。(错) 63.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对) 64.单位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消除。(对) 65.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对)

66.根据火灾的危险程度和危害后果,火灾隐患分为一般火灾隐患和重大火灾隐患。(对) 67.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对灭火器进行维护保养和维修检查。(对) 68.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错)

6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

70.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对)

71.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对)

72.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

职业危害的事项。(对)

73.建筑施工安全有“三件宝”,它们是:安全帽、安全带及脚手架。(错) 74.电气设备发生火灾不准用水扑救。(对)

75.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对)

76.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的生产许可证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发放。(错) 77.当触电者停止呼吸又无心脏跳动,应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两种抢救同步进行。(错)

78.发生火灾时,基本的正确应变措施是:发出警报,疏散,在安全情况下扑救。(对) 79.油锅着火时,正确的灭火方法是沿着锅壁缓慢地倒入冷水,防止飞溅。(错) 80.电视机不慎着火时,可用毛毯、棉被覆盖,人应站在电视机的正前方。(错) 81.火灾逃跑时,遇到浓烟,应直立行走。(错) 82.起火时,可以往身上浇水,以免引火烧身。(对)

83.如果一个人衣服有汽油,并且燃烧起来,应该用1211灭火器或干粉器灭火对着全身喷射,以防烧伤。(错)

84.凡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会对人、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统称危险化学物品。(对) 85.对着火的黄磷应用高压直流水或雾状水扑救。(错) 86.危险化学品可以采取安全措施进行邮寄。(错)

87.高速公路上,乘车时不要站立,不要随便开窗和摇晃。(对)

88.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 (对) 89.机动车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市区交通流量大的路段等没有超车条件的,不得超车。(对)

90.液化石油气本身无毒,但人在充满液化石油气的室内,会感到不适,大量吸入时,会麻痹神经或缺氧窒息,可能发生意外。(对)

91.热水器应安装在耐火的墙壁上,上部不得有电力明线、电器设备和易燃物。(对) 9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要适当开启门窗,使空气对流,避免室内缺氧而引起人员窒息。(对) 93.如在室内发现煤气味,要立即开窗。(对)

94.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

95.触电急救的要点为:动作迅速,方法正确,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是救治触电者的首要条件。(对)

96.无证驾驶、疲劳驾驶、违章驾驶、超装超载是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主要原因。(对) 97.劳动保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戴的用品,简称劳动保护用品。(对)

98.剧场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对) 99.托儿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残疾人专用住宅的主要居室,医院、疗养院至少有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应能获得冬季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对)

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检测血液中的HIV抗体才能检查出来。(对)

101.在日常生活中,如握手、拥抱、共餐、共用浴池、蚊虫叮咬一般不会传播艾滋病。(对) 102.艾滋病病毒很脆弱,它在外界环境中很快死亡,常用的消毒液,如“84”消毒液、漂白粉、消毒灵、酒精等都可以将它杀灭。(对)

103.对甲类传染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对)

104.在我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