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作业和习题解答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7 1:45: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章部分习题选讲

4-09答:

(1)可以代表C类地址对应的子网掩码默认值;前24位决定网络号和子网号,后8位决定主机号。但也可以是A类或B类地址的掩码,此时主机号由最后8位决定,而路由器寻找网络则由前24位决定(答案可参见本题(3))。

(2)255.255.255.248相当于255.255.255.11111000,后三位是主机号,因此该网络能够连接8个主机,扣除全1和全0后为6台。 (3)A类和B类的子网掩码的形式是一样的,但是子网的数目不一样,A类为2^16-2=65534,B类为2^8-2=254。

答:A类网络: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子网号(16位“1”),掩码(简称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B类网络: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子网号(8位“1”),掩码(简称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即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一样,但子网数目不同。

(4)255.255.240.0相当于255.255.11110000.0,主机部分为12位,所以每个子网的主机数最多为:212-2=4094。

(5)是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但不是一个方便的方法,因为子网中的1不是连续的。

(6)十六进制地址:C2.2F.14.81转换为点分二进数IP地址为:11000010.00101111.00010100.10000001。再转换为点分十进制IP地址为:194.47.20.129(是一个C类地址)。

(7)因为有可能需要将C类网络地址进一步划分为子网的情况,这就需要掩码说明子网的划分情况。所以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实际意义,可以提高网络利用率。 4-10

A类地址1-126,B类地址128.1-191.255,C类地址192-223,D类地址(多播)224-239,E类地址240-254(255不可用)。 4-12

答:(1)之所以发现一数据报的首部检验和有错,则采取丢弃而不是重传的方式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a)在传输过程中,IP首部(参见P128-)中的源地址也可能是错误的,从而找不到正确的源站;(b)源站数据报发送完毕,并没有缓存(也因为a,没必要),已经无法重发。(c)简化处理,节省时间,差错由端到端解决。另外,纠错由上层运输层解决。

(2)数据报每经过一个结点,结点处理机就要计算一下校验和,CRC校验码的生成需要多项式除法,逐站使用代价太高,只计算首部校验和而不采用CRC校验码可以减少计算量,差错控制(重传)由上层(传输层)执行(减少路由器的计算时间)。 4-15

答:最大传送单元MTU是数据链路层帧(IP层的下一层)格式中规定的数据字段最大长度。当一个IP数据报封装成帧时,此数据报的总长度(即首部加上数据部分)一定不能超过该帧格式规定的MTU

值(参见P129)。显然,MTU就是IP数据报首部中的“总长度字段”的上限值。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总长度”字段是16 位,因此这个字段可以表示的最大数值是216-1=65535字节。但实际上,数据链路层往往限制了IP数据报的总长度远远小于这个数值。可用公式表示:IP数据报首部中的总长度<=min{MTU,65535}。当IP数据报的总长度超过MTU时,需对IP数据报进行分片。

4-17(参见P129-P130例4-1)

解: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数据帧中的数据部分包含160bit的IP首部,即每个帧中包含的TCP报文长度是1200-160=1040bit。

因此,第二个局域网数据报必须分成4片:[3200/1040]=4片;其中:片1:160+1040,片2:160+1040,片3:160+1040,片4:160+80。 四片的首部共为:160×4=640bit;

每片加上160位的首部,即局域网向上层要传送3200+4*160=3840比特的数据(即:1200+1200+1200+240=3840bit)。 4-19

答:画图可分析ARP的解析过程。主机A使用1次ARP,每个路由各使用1次ARP,共6次。

4-20(参见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P140)

答:将目的网络地址与各子网的掩码相与,看是否与目的网络是否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