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名词解释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0:33: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名词解释

记账本位币:对于发生多钟计价核算的会计主体,必然要选择一个统一的货币成为会计计量尺度的记账货币,并以该货币表述和处理经济业务。这种作为会计计量基本尺度的货币即“记账本位币”。

汇兑损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折算差额和不同于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时态法:指要求现金收付和应付项目(包括流动的与非流动的)按资产负债表编制日当时现行汇率换算,其他资产和负债则依其特性分别按现行汇率和历史汇率换算。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是指在报表折算过程中,对表上不同项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而产生的差额。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所有差异造成的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确认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而不延递到以后各期。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在收回资产的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使用或最终处置时,依据税法规定,可以作为成本货费用税前列支而不需要缴税的总金额。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在规定日期,以各种书面形式,将公司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分部报告:是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按其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编报的有关各组成部分分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等信息的财务报告。

分部费用:是指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费用核对其分部交易费用。主要由可归属于分部的对外交易费用构成,通常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等。

或有租金: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

未担保余值:是指租赁资产余值中扣除就出租人而言的担保余值之后的资产余值。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

融资租赁业务:是出租人将其租赁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承租人的租赁业务。

“最低租赁收款额”:是指最低租赁付款额加上独立于承租人和出租人的第三方对出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

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公允价值套期:是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或该资产或负债、尚未确认的确定承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进行的套期。

套期工具:是指企业为进行套期而指定的、其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可抵消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的衍生金融工具。

控股合并 :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的股份或相互交换股票取得对方股份,打到对其他企业进行控制的一种合并形式。

企业合并会计:是对企业合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企业合并本身的账务处理;二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商誉:是指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

母公司理论:是指站在母公司股东的立场上,将合并财务报表视为母公司本身会计报表反映范围的扩大,是母公司会计报表的扩充。

实体理论:是一种站在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统一经济实体的角度,来看待母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的控股合并关系的合并理论。这种理论强调单一管理机构对一个经济实体的控制、对组成经济实体的股东同等对待。

所有权理论:是指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既不强调企业集团中的法定控制或实际控制关系,也不强调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在所构成的经济实体中的平等关系,而是强调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对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所拥有的所有权。

合并现金流量表:是综合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在一定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量、流出量以及净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它是以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其他有关影响现金流量的资料为依据进行编制而成的。

名义货币:是指在现时流通中货币单位虽然不变但其单位货币所含价值量不断改变的货币。

现时成本/等值货币会计:是一种以一般物价水平会计和现时成本会计两种模式相结合,以克服各自缺点和全面反映通货膨胀影响的一种会计模式。

变现价值会计:是以名义货币为计价单位和以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变现价值为计价基准,通过各会计期间扣除投资因素影响后的期末和期初净资产变现价值的变动,确定企业损益的一

种会计程序和方法。

实物资本:是将资本看作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获得该项能力所拥有的资源或资金,它反映企业所拥有的一定能力或经营能力,以与其相当的实物量的现实购买力的货币数量表示。

未实现持有资产收益:在通货膨胀中形成而尚未售出或耗用的持有资产所形成的收益。

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

重估价值法:指以资产的现行市场价格为依据来对清算财产作价的一种方法。

变现收入法;指以清算财产出售或处理时的成交价格为依据对清算财产作价的一种方法。

清算损益:是指企业清算过程中发生的清算收益同清算损失和清算费用相抵后的余额。

营业收益:是由企业在本期成本费用支出中销售产(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收入和本期成本费用支出相抵后,使企业资产净额的增加。

二、简答题

企业选择记账本位币的一般原则: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的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会计处理的方法:

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作为延递损益处理;而事故作为当期损益处理。 1)所谓延递损益处理,是指对外币报表折算的差额不计入当期损益而递延到以后各期,即将报表折算差额以单独项目列示于资产负债表股东权益内,作为累计递延处理。

2)所谓当期损益处理,是指在利润表中确认折算差额。以“折算差额”项目单独列示。

外币折算会计信息的披露:

1)企业及其境外经营采用的记账本位币及选定的原因;记账本位币发生变更的,说明变更理由。 2)采用近似汇率的,近似汇率的确定方式。 3)计入当期损益中的汇兑差额。

4)处置境外经营对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的影响。

税法与会计的主要差别:

1)目标不同。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企业真实、完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以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合理决策;税法则以课税为目的,就所得税而言,即确定企业的经营在一定时期内的纳税所得额,进而确定企业应交的所得税。

2)依据不同。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而税法的处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