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5:46: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8、计算题
(5)在玉米中,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制造双交种,有一个方式是这样的:先把雄性不育自交系A(Srfrf)与雄性可育自交系B(Nrfrf)杂交,得单交种AB,把雄性不育自交系C(Srfrf)与雄性可育自交系D(NRfRf)杂交,得单交种CD。然后再把两个单交种杂交,得双交种ABCD,问双交种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几种?比例如何? 答:培育过程可图示如下:
♀ A × B ♂ ♀ C × D ♂ (S)rfrf ↓ (N)rfrf (S)rfrf ↓ (N)RfRf AB CD
(S)rfrf ♀ (S)Rfrf ♂ × ↓ ABCD
1/2 (S)Rfrf 1/2(S)rfrf 正常 雄性不育
所以上述方法培育得到的双交种,雄性正常(S)Rfrf和雄性不育(S)rfrf的比例为1:1。
2、父本为DD基因型的 椎实螺与dd基因型的个体杂交,F1代的表型和基因型?F1自交F2的基因型、表型及其比例各多少? 解:P:♀dd(左) ╳ DD(右)♂
↓
F1: Dd(左)
↓自交
F2: 1/4DD:2/4 Dd:1/4dd(右) F1椎实螺基因型Dd,表型左旋。
F2椎实螺基因型及其比例是1/4DD:2/4 Dd:1/4dd。表型全部是右旋。
七、比较题
1、比较从性遗传、伴性遗传、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的区别? 内容 基因的载体 及类别 与性别、母本的关系 正反交 结果 F2分离比 从性遗传 常染色体 核基因 与性别有关 与母本无关 相同 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 核基因 与性别有关 不同 母性影响 染色体 核基因 细胞质遗传 细胞器 质基因 与母本基因型有关 与母本表型有关 不同(与母本基因型控制的表型一致) F2不分离,F3出现孟德尔式分离。 不同(与母本表型一致) F2不出现孟德尔式分离 表型出现孟德尔式分离或表型受性别影响,在两性间不同。 F2出现孟德尔式分离,性染色体决定了表型在两性间表现不同。 (6)二区三系制种法与二系法的区别?
不 同 点 二区三系 需要三个系,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类型 不育系和保持系独立存在 不育系和保持系杂交产生不育系。保持系自交产生保持系。恢复系自交产生恢复系。 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产生杂交种。
第十二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
一、名词解释
1、体细胞克隆 :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又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或无性繁殖技术,它是用动物特定发育阶段的核供体(体细胞核)及相应的核受体(去核的原核胚或成熟的卵母细胞、卵细胞)不经过有性繁殖过程,进行体外重构,并通过重构胚的胚胎移植,从而达到扩繁同基因型动物种群的目的。
2、阻遏蛋白:由乳糖操纵子的调节基因R能产生一种阻遏物(阻遏蛋白 ),当培养基中没有乳糖时,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相结合,阻值RNA聚合酶的前进,mRNA转录就不能进行,乳糖代谢所需三种酶就不能合成。当培养基中有乳糖时,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阻遏蛋白构型发生变化,失去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这时结构基因可转录出mRNA,进一步合成乳糖代谢所需三种酶利用乳糖。 二、填空或判断
1、某些真核生物中,mRNA进入(细胞质)后,不立即作为模板翻译蛋白质,而是与一些(蛋白质)结合成(RNA-蛋白质颗粒(RNP)),以(失活)的状态存在,从而延长寿命,提高其稳定性。2、操纵子是由(启动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结构基因)组成。
3、调节基因位于启动基因上游,其表达产物(A)作用于操纵基因,调节结构基因的表达。
A 阻遏蛋白 B操纵蛋白 C结构蛋白 D 酶蛋白
4、雌性三色猫毛皮有三种颜色,黄色、黑色和白色,是由于(C )造成的。
A 突变 B 伴性遗传 C X染色体随机失活 D母性影响 5、RNP是mRNA与蛋白质形成的颗粒,可延长mRNA寿命。(√) 6、RNP是tRNA与蛋白质形成的颗粒,可延长tRNA寿命。(×)
7、体细胞克隆的类型包括同种体细胞核移植和 异种体细胞核移植两种。(√)三、回答问题
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差异?
(1)分子水平上的区别:真核细胞基因组的含量和基因数量远远高于原核细胞,并且DNA与组蛋白结合成核小体结构,同时与非组蛋白结合成染色体。
(2)细胞水平上的区别: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是被包在核膜内,转录和翻译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3)个体水平上的区别:绝大多数真核生物都是复杂的多细胞有机体,个体发育过程复杂,
二系法 只需二个系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恢复系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类型 不育系和保持系合二为一。 短日照低温时,充当保持系自交产生光敏核不育系。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长日照高温时充当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产生杂交种。 不同组织细胞的基因,总是在不同的时空序列中被活化或阻遏。
因此,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是一种多层次的调控系统,它涉及到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等多个调控点。
2、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在几个层次上进行的?
1)染色体、DNA水平上的调控 2)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3)RNA加工水平上的调控 4)转译水平上的调控 3、乳糖操纵子的结构?乳糖操纵子模型的调控机制? 答:(1)乳糖操纵子=启动基因(P)+操纵基因(O)+结构基因组成。
操纵子的前边有一个调节基因R。
(2)乳糖操纵子模型的调控机制是:乳糖操纵子的调节基因R能产生一种阻遏物(阻遏蛋白),当培养基中没有乳糖时,阻遏蛋白与操纵基因相结合,阻值RNA聚合酶的前进,mRNA转录就不能进行,乳糖代谢所需三种酶就不能合成。当培养基中有乳糖时,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阻遏蛋白构型发生变化,失去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能力,这时结构基因可转录出mRNA,进一步合成乳糖代谢所需三种酶利用乳糖。 4、玳瑁猫是怎么形成的?
三色猫(玳瑁猫):毛皮上有三种颜色,黄色、黑色和白色。黄色:XO基因决定, 黑色:Xo基因决定, 在不是黄色和黑色的地方就是白色。白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不完全显性基因S和s决定的。SS纯合体白色分布全身,Ss白色限于腹部和四肢。三色猫的基因型应为:OoS-,X随机失活,细胞会产生黄色或黑色花斑,所以玳瑁猫都是雌猫。 5、克隆羊“多莉”的产生的方法及过程?
答:克隆羊“多莉”的采用体细胞克隆的方法。过程如下:
A羊乳腺细胞 B羊未受精卵 ↓ ↓
取出细胞核 除去细胞核的卵
↘ 融合 ↙ 显微注射 ↓ 电击融合 早期胚胎发育 ↓
胚胎移植到C羊子宫 ↓
C羊分娩产下“多莉”与A羊同
6、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的区别?治疗性克隆:体细胞核→卵细胞→新的细胞→“桑椹” →胚胎干细胞→克隆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问题等。
生殖性克隆: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体细胞核→卵细胞→新的细 →“桑椹”(胚胎干细胞) →胚胎植入到一个女性子宫→婴儿
第十三章 群体遗传
一、名词解释
1、遗传漂变(莱特效应;漂变、遗传漂移):由于群体较小和偶然事件所造成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遗传漂变。
2、瓶颈效应:由于环境的激烈变化,随机漂变使群体中的个体数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偶然变异,类似通过瓶颈,当一个大的群体通过瓶颈后由少数个体再扩
展成原来规模的群体,这种群体数量的消长对遗传组成所造成的影响叫做瓶颈效应。 3、奠基者效应:是一种由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体所建立起来的新群体所产生的一种极端的遗传漂变。
4、选择系数(淘汰系数、S):由于选择的作用使一种基因型适合度减少的值。S=1-W 5、适合度:指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能成活,并繁殖后代的相对能力。用W表示,其值1—0之间 ,为方便起见,常用具有最高生殖效能的基因型的适合度定为1,以未能交配或交配后未能产生后代的基因型的适合度为零。 二、判断题
(√)1、一对等位基因代代相传的遗传平衡公式可概括为:p2+ 2pq+q2=D+H+R=1。 (√)2、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8%发病率。假设在男女中以同样的频率出现,则男性隐性基因型率(发病)=基因频率=8%,而女性中红绿色盲的基因型频率为0.64%多。(╳)3、适合度指具有某一基因型的个体能成活,并繁殖后代的相对能力。用W表示,其值1—0之间,为方便起见,常用具有最高生殖效能的基因型的适合度定为零。 (╳)4、当W=1,S=0时,选择完全起作用,所有个体均不能成活且繁殖后代。 (√)5、东北人:B型多;四川人:O型多,是由于遗传漂变造成的。 (√)6、一般,群体越小,遗传漂变越显著。 (√)7、Aa自交n代后,杂合子的概率为1/2。
(√)8、非随机交配的方式有两种:选择交配和近亲交配。两者都能导致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但不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 三、回答问题
1、 何谓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平衡)?哈代-温伯格的条件有哪些?
遗传平衡定律(哈德-温伯格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
因素干扰时,群体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在生物世代之间将保持不变。 条件: (1)必须是可以随机交配的无限大的群体
(2)没有基因突变 (3)没有选择 (4)没有迁移
满足上述条件,无论群体起始成分如何,随机交配后代群体中,基因型频率处在平衡之中。 2、影响哈代-温伯格平衡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
影响群体平衡的主要因素包括: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和交配系统(非随机交配)。 (1)突变
假设没有选择等其它因素存在,只有突变一个因素发生变化。
设一个基因座位上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A频率为p,a频率为q,p=1-q。 A→a的突变频率为u,a→A的频率为v,则每一代中共有 pu=(1-q)u的A→a,qv的a→A,
如果pu>qv,则a的频率增加,反之,A的频率增加。
如果pu=qv,则A频率为p,a频率为q,基因频率不变,处于平衡状态。 (1-q)u=vq;u- u q= vq;(u+v)q=u
n
q =
可见,基因频率完全由突变频率u和v决定的。但绝大多数基因 的突变率很低。 (2)选择
主要是自然选择,指不同的遗传变异体的差别生活能力和差别生殖力。可能对显性基因有利,也可能对隐性基因有利。因此选择可使群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增加,而定向改变基因频率,影响群体的基因平衡。
自然选择的本质:基因型差别复制,使带有某些基因型的个体比另一些具 有更多的后代。 (3)迁移
迁移:(基因流动,基因流):群体间的个体移动或基因流动.
设有一个土著群体A,某一特定基因H频率为q0,群体B为移民群体,相应基因H的频率为qm,假设迁入的B个体的比率m,原有土著群体A中个体比率1-m,则有混合群体中基因频率
q1= m qm+(1-m) q0=m(qm- q0)+ q0
△q=q1-q0=m(qm- q0)(4)遗传漂变与奠基者效应
1、遗传漂变(莱特效应;漂变、遗传漂移):由于群体较小和偶然事件所造成的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称为遗传漂变。
2、奠基者效应 :是一种由为数不多的几个个体所建立起来的新群体所产生的一种极端的遗传漂变。
3、瓶颈效应:由于环境的激烈变化,随机漂变使群体中的个体数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等位基因频率发生偶然变异,类似通过瓶颈,当一个大的群体通过瓶颈后由少数个体再扩展成原来规模的群体,这种群体数量的消长对遗传组成所造成的影响叫做瓶颈效应。 (5)非随机交配
非随机交配的方式有两种:选择交配和近亲交配。两者都能导致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但不能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
选择交配 选同交配:在特定基因型之间的交配,比随机交配所预期的频率还高的。 选异交配:在特定基因型之间的交配,比随机交配所预期的频率还低的。
uu?vP =
v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