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7 23:48: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教育简史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法]利托尔诺(Charls Letourneau,1831-1902) [英]沛西·能(Thomas Perey [美]孟禄(Paul Monroe,1869-1947) [德]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1820-1895) 生物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生物遗传本能 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劳动起源说 原始时期教育特点
?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均等 ? 以生活经验为主要教育内容 ? 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学习 ? 教育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 男女教育有区别,根源在于分工 ? 教育尚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教育 二、私学兴起
1.士阶层的变化与教育的新需要(什么是“士”?颜回能“闻一知十”) ? 士食田(原来占有数量有限的土地) ? 统治者争相养士
? 养士之风促进了新的教育形式——私学的兴起。 2.私学兴起为百家争鸣开辟园地
(1)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2)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使文化知识传播在民间 (3)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私学的特点
? 经济基础:个体经济
? 阶级基础:士、农、工、商的联盟 ? 办学机构:已脱离政治机构而独立
? 教育对象:自由受教、惠及平民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孔丘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作用论
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
2.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三、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1.“有教无类”的含义
? 不分贵贱贫富和种类,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四、教育目的
——培养志道、弘道的德才兼备的君子 1.志道、弘道的德才兼备的君子 2.君子品格——三达德 ? 仁者不忧 ? 知者不惑 ? 勇者不惧 *评价:
? 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教育目的观。
? 这一口号与“任人唯贤”的选士路线相配合,反映了一定的时代要求。 ? 中国教育从发展伊始就与政治捆绑在一起,对于教育、科学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五、教学内容:六书 《诗》《书》《礼》《乐》《易》《春秋》 特点:
? 重人事,轻鬼神 ? 重文事,轻武事 ? 重政事,轻科技 六、教学方法
? 1.学、思、行结合
? (1)学习是求知的途径和唯一手段,并且,学习知识须不断深化。 (2)学思结合
(3)学以致用,学思行结合,行是学的目的 2.启发诱导
? 教师的启发工作以学生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条件。
3.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人的性格作出不同教育选择。 4.好学、乐学,实事求是 七、道德教育
1.私学中道德教育居首位,且道德教育必须与学识教育相结合 2.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
道德认识,道德信念,道德实践 3.道德教育内容:礼、仁
(1)礼为道德规范(2)仁是最高准则
4.德育原则
(1)立志(2)克己 *(3)力行 *(4)中 庸 *(5)内省(6)改过 八、教师
1.学而不厌 * 2.温故知新 3.诲人不倦 *4.以身作则 *(5)爱护学生 九、历史影响
? 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孔丘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墨翟的教育思想 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1.人性论及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 人生来如素丝一样,非天成 ? 环境和教育造就了人
? 批评儒者公孟子“教人学而执有命”的观点。 2.教育的社会作用
? 三大施政纲领: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 教育目的:兼士
? 兼士必须具备三项标准 ? 厚乎德行 ? 辩乎言谈 ? 博乎道术 四、教育内容 1.政治、道德教育 2.科学、技术教育
? 要求学生具有“各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 3.文史教育
4.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五、教学方法
1.主动2.创造3.实践4.量力所至
第四节 孟轲的教育思想
二、教育理论的基础:性善论
? 人性论是教育哲学的基础。仁义礼智是人类种系学习的结果。 2.教育目的:明人伦
? 人伦,具体指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核心是孝悌。
? 确定了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教育的性质——伦理教育。
1.培养目标:有高尚气节、有“浩然之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五、教学思想
*1.深造自得2.盈科而进3.教亦多术*4.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