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内容要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9:13: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4《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内容要点: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常见病,其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10%。自2007年我国发布GERD治疗共识意见至今的7年时间内,GERD诊疗有了长足的发展,亦有很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问世。为推动GERD规范化诊疗的普及、提高临床医生的GERD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起的2014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以下简称:共识意见)。

GERD的症状与诊断

GERD的症状 症状是诊断GERD的重要依据。共识意见指出:GERD的典型症状是烧心和反流;不典型症状包括胸痛、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嗳气等。其中胸痛患者在进行反流评估前需先排除心脏的因素。此外,GERD可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哮喘以及牙蚀症等。

GERD的诊断 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食管反流监测及内镜检查是常用的GERD诊断手段。共识意见指出,PPI试验简便有效,可作为GERD酸反流的诊断试验。对于有烧心、反流症状的患者且内镜检查阴性疑似GERD患者,可给予标准剂量PPI bid,治疗1~2周,如症状减轻50%以上,则可判断为PPI试验阳性,并确诊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食管反流监测是GERD的有效检查方法,未使用PPI的患者可选择单纯pH监测,若正在使用PPI治疗则需加阻抗监测以检测非酸反流。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共识意见对内镜检查的推荐更为积极,建议具有反流症状的患者在初诊时即行内镜检查。对于内镜检查正常的患者,在其检查过程中不推荐常规进行食管活检。此外,共识意见认为食管测压可了解食管动力状态,可用于术前评估,但不能作为GERD的诊断手段。

GERD的治疗

改善生活方式 共识意见指出:减肥、戒烟、抬高床头等生活方式的改善对减轻GERD症状可能有效。

PPI治疗 截至目前,PPI仍然是治疗GERD的最有效药物。在安慰剂对照的研究中证实PPI对缓解GERD症状和愈合反流性食管炎均有很好疗效。有研究数据显示,实现GERD治疗中最优胃酸抑制需要在24小时中患者胃内pH>4的时间达到16小时,而PPI标准剂量qd服用,多数难以达到治疗GERD的最优胃酸抑制。共识意见指出,单剂量PPI治疗无效可改用双倍剂量;一种PPI无效可尝

试换用另一种PPI。支持该推荐意见的临床证据之一是2009年发表的一项多中心、观察性临床研究,该研究对3887例初始采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兰索拉唑治疗后换用埃索美拉唑(40mg/d)的患者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约70%的患者表示获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相关研究: Clin Drug Investig 2009 )。

在治疗疗程方面,共识意见认为,PPI治疗GERD使用疗程至少8周。该推荐意见的证据之一是2006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该项荟萃分析对比了PPI治疗4周和8周对GERD的疗效,结果表明,与治疗4周相比,治疗8周可将症状缓解率和食管炎愈合率提高10%以上。

有研究显示,合并食管裂孔疝的GERD治疗需要更高剂量的PPI;糜烂性食管炎洛杉矶分级(LA)C/D患者经PPI治疗8周后的愈合率显著低于LA-A/B患者,基于上述证据,共识意见指出,合并食管裂孔疝的GERD患者以及LA-C、D级患者PPI剂量应加倍。

PPI的维持治疗 有研究数据显示,GERD患者停止使用PPI后有极高的复发率,因此绝大多数的GERD患者需要维持治疗。共识意见指出,NERD及轻度食管炎(LA-A和LA-B级)患者停药后症状复发者可采用按需维持,PPI为首选药物。重度食管炎(LA-C和D级)及Barrett食管患者通常需要PPI持续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