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郡的内迁与高句丽的兴起-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56: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玄菟郡的内迁与高句丽的兴起

2007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和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第二研究室在北京以“早期高句丽的历史”为题,举办了《2007年中韩高句丽历史研究学术讨论会》,我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提交“高句丽的兴起及其与玄菟郡的关系”论文。会后,韩方以举办双方名义于2008年11月初将参会双方文章在韩国合集出版,书名为《高句丽早期历史研究》,2008年11月中旬,我应邀去韩国济州参加上述双方举办的以“卒本时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为题的会议时,得到了此书。之后,《东北史地》2009年第6期将中方学者提交的五篇论文也集中发表。 《三国志?高句丽传》:“(高句丽)本有五族,有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涓奴部为王,稍微弱,今桂娄部代之。汉时赐鼓吹伎人,常从玄菟郡受朝服衣帻,高句丽令主其名籍。后稍骄恣,不复诣郡,于东界筑小城,置朝服衣帻其中,岁时来取之,今胡犹名此城为帻沟漤。沟?菊撸?句丽名城也。”

《后汉书?高句骊传》记:“(高句骊)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消奴部为王,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其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主簿、优台、使者、帛衣先人。武帝灭朝鲜,以高句骊为县,使属玄菟,赐鼓吹伎人。”

上述记载有两个内容。从开始到“桂娄部代之”记载的是高句丽的五部及其更替,而且两书记载几乎一样。尽管“涓奴部”和“消奴部”的名称,以及“本有五族”和“凡有五族”,“今桂娄部代之”和“后桂娄部代之”各差一字,但是都记载着一个相同的历史事实,即“本涓(消)奴部为王,稍微弱,今(后)桂娄部代之”。对此,学术界普遍认为,涓(消)奴部即是《三国史记》所记原居住在沸流水上游“累世为王”的“沸流国”,而“今(后)桂娄部代之”,则是指朱蒙称王建立高句丽政权。 另一内容是高句丽与玄菟郡的关系,《后汉书?高句骊传》概述“武帝灭朝鲜,以高句骊为县,使属玄菟”之后,只记录一件事,即“赐鼓吹伎人”。《三国志?高句丽传》从“汉时赐鼓吹伎人”开始,一直到“沟漤者,句丽名城也”,记录的比较多,具体事件除“赐鼓吹伎人”之外,还有“受朝服衣帻”和“主其名籍”,其中“受朝服衣帻”,随着时间的先后变化,地点也发生了改变。

“受朝服衣帻”前后变化的时间,我在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高句丽考古》和文物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高句丽遗迹》中都将其推定为高句丽“政权建立之后而言”。之后觉得此推定偏早,所以在上述“高句丽的兴起及其与玄菟郡的关系”论文中改为“当指高句丽政权建立、并且势力有了不断发展之后来解释”,具体还是没有说明。现在我认为前后变化的时间应在玄菟郡二迁之时。

我们知道,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出兵灭卫氏朝鲜,在鸭绿江中上游地区、图们江流域和朝鲜半岛北半部之广大地区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书?地理志》记载,玄菟郡所辖除高句丽县之外,还有上殷台、西盖马二县,而首县是高句丽县。照惯例,首县即郡治所在,其实玄菟郡郡治开初并非在高句丽县,而是在沃沮城,西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玄菟郡郡治从沃沮城一迁到高句丽县,见《三国志?东沃沮传》和《后汉书??璐?》。沃沮城的地点,现学术界多考证为朝鲜东北部之咸镜南道咸兴。高句丽县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也被确定于辽宁省新宾县境内永陵附近,当时高句丽族的活动中心虽然在其东南、即今浑江流域和鸭绿江中游的辽宁省桓仁及吉林省集安一带,但是这里同样有不少高句丽人居住。

后来由于高句丽势力的发展,玄菟郡再次内迁,学术界认定为公元2世纪初,依据是《后汉书?郡国志》的记载。《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玄菟郡所属除高句骊、西盖马、上殷台外,又增加了高显、侯城、辽阳三县,而且在此三县后面都注明“故属辽东”,梁刘昭注补:“《东观书》安帝即位之年,分三县来属。”“安帝即位之年”即公元107年。高显、候城、辽阳三县来属的同时,原高句骊、西盖马、上殷台三县也内迁到原辽东郡境内。依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和《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此时高句骊县在今沈阳附近,西盖马县在抚顺市内,高显县在铁岭县城,候城县在沈阳市东南30里处,辽